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6 题号:22725367
牙膏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牙膏展开探究。
活动一:认识口腔环境
正常唾液的pH为6.6~7.1,若pH<5.5时会造成牙齿脱矿,使牙釉质疏松软化、耐磨性降低。
(1)小王取餐后唾液样品,用pH计测得其pH为5.3,小王的餐后唾液______(填“会”或“不会”)造成牙齿脱矿。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它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能修复牙齿表面的细微空洞,促进牙齿矿化。
(3)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经微生物发酵会产生乳酸(C3H6O3)。常温下,乳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在水中能解离出氢离子(H+)和乳酸根离子()。

①碳酸氢钠可用作牙膏中的酸碱度调节剂,小王将碳酸氢钠固体与乳酸溶液混合,有气泡冒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向一定量乳酸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请从微观角度用文字描述该反应的实质:______
活动二:探究牙膏组成
某含氟牙膏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

(4)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是Na2PO3F,其中F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5)小张设计方案测定该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装置见图2,装置内空气中的CO2忽略不计,A、C、D中药品均过量)。
【实验步骤】
a.按如图2连接好装置后,小王发现装置______(填字母)处有明显错误;
b.重新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在B中加入ag牙膏样品;
d.关闭K1,打开K2,向牙膏样品中滴入盐酸,至B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2
e.打开K1,缓缓通入空气,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f.将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bg。
【交流与讨论】
(6)①小张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a、b表示)。
②若缺少步骤e,会导致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步骤f中判断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及现象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______,观察到______,说明固体已洗净。
【反思与拓展】
④小王提出“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生成的CO2中混有HCl,使碳酸钙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不准确,应在装置B和C之间接一个装有足量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请你评价小王的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⑤受条件所限,本实验仅对牙膏中的摩擦剂进行了探究,牙膏中的其它成分也可能干扰碳酸钙的测定,期待同学们继续思考和研究。
2024·江苏南京·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校甲、乙两兴趣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与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甲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5mL 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组实验:先往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2滴10%的NaOH溶液,观察到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与甲组的沉淀颜色差别较大)。
【实验讨论】甲组实验中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那么乙组实验中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多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它们都是浅绿色固体。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8、356、454。
(2)各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受热均会分解。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
(4)白色的无水CuSO4固体吸收水蒸气后变成变蓝色固体。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证明黑色固体是CuO;B中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 _________ 生成;C中现象为 _____________ ,证明生成SO2;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生成O2
【实验反思】
(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控制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 _____ (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
(2)若碱式硫酸铜Cu3(OH) 4SO4可表示为:2Cu(OH)2• 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 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
(2)当反应物相同,而 ________ 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如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3)为了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组成,再进行后续实验,取8.9g碱式硫酸铜(假设化学式为:aCu(OH)2• bCuSO4)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9g水,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5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2】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固体成分含______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
A 二氧化碳灭火器               B 细沙                    C 水基型灭火器
2020-07-22更新 | 50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着后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活动一:了解“吹不灭”蜡烛的工作原理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交流讨论】
(1)“吹不灭”蜡烛中的打火石属于______(填物质的类别)。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活动二:探究打火石中金属的成分
【信息检索】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
【进行实验】(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______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实验结论】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镁。
【实验反思】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活动三:寻找熄灭“吹不灭”蜡烛的方法
【交流讨论】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其原理是______
2022-12-29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