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0 题号:3629760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铁的冶炼相关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一)图1是工业炼铁的主要装置,图2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
(1)图1设备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
(2)工业炼铁在生产过程中需将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粉碎,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 。加入的焦炭作用除了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外,还能 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制取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二)上图2为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装置图:已知B装置中的液体为过量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氢氧化钙强。如果实验成功,请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仪器②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的现象:A中 _______________ 、B中 ________
(6)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点燃A处酒精灯   b.通入CO气体   c.停止通入CO气体   d.熄灭酒精灯。
(7)兴趣小组同学们采集了用热分析仪记录的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已知原固体质量为48.0g,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像分析,写出B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
②若A点生成物为一成分固定的化合物,请确定其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写出氧化铁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8)若某同学实验中,发现过量的混合液溶液增重0.55g。则仪器①中固体减轻的质量为 ________ g。
(9)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____________ (填序号字母)。
A 收集一氧化碳 B 吸收二氧化碳 C 检验二氧化碳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I.第一化学实验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A、试管中白磷燃烧;B、水中白磷未燃烧;
C、试管中红磷未燃烧;D、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A、B可推知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②由现象A、C可推知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③从现象D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
Ⅱ.第二化学实验小组另设计了两种方法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方法一:
(3)为了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图3装置内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推测压强变化:C点至D点时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方法二: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得知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查阅资料】
A、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B、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C、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化学性质与澄清石灰水相似,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1(如图6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7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______,塞紧橡胶塞。
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
理论上h2:h1=____________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第2次第3次
h1/cm11.011.411.6
h2/cm8.79.19.2
【解释与结论】
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
⑤若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至少需要生成四硫化钠(Na2S4)0.174g,则理论上实验时至少取碳酸钠粉末____________克?(写出计算过程)
2023-11-29更新 | 5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某化学小组对一包食品袋中的石灰干燥剂产生了探究兴趣,猜测该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氧化钙可能已变质。为确定该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如表所示(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也不干扰检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干燥剂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①烧杯壁变热,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样品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②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现象①”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原因是CaO+H2O=Ca(OH)2,“现象②”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碳酸钙,原因是_______
兴趣小组同学为准确测定该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都有哪些成分,各成分的质量比是多少?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钙在一定温度下能分解:Ca(OH)2CaO+H2O↑。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设计并实施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取10.0g该氧化钙样品放在装置B的玻璃管中,先通入一会空气,再称量C、D装置的质量,然后边通入空气,边用酒精喷灯加热(能达到1000℃高温),至固体不再发生变化,继续通一会空气,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0.9g,D装置增重1.1g。

【形成结论】
(2)该氧化钙样品中的成分是_______,它们的质量比是_______
【反思评价】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没有A装置,可能会导致氧化钙样品成分中的_______测定结果偏大。
【拓展应用】
(4)为废物利用,兴趣小组打算用这包变质的干燥剂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再蒸发制取产品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与变质前的氧化钙相比,变质后的氧化钙对产品氯化钙的产量没有影响,其理由是_______
2024-05-04更新 | 7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 Cu2O。
【设计实验】取少许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 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 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 Cu2O 的含量原理:,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通过测定反应前 后装置 d 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 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2)若不加装置 e,实验结果会偏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①打开 K2,关闭 K1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 K2,打开 K1,通氢气一段时间
(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________________(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5)实验后收集该暗红色固体 10g,通过探究二进行实验,发现装置 d 增加 0.18g,则该暗红 色固体中氧化亚铜(Cu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2019-11-20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