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的制取 > 制取二氧化碳原理的拓展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5 题号:3646353
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取12.8g草酸钙固体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t2时间段内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产生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它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则该段时间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t3时间段内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3~t4时间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强和小明另取12. 8g草酸钙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2O4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2HCl=CaCl2+H2C2O4;草酸(H2C2O4)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设计方案并实验】
同学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小强取少量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一定不含有 __________
可能含有 _________
小明另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交流与讨论】三位同学经交流后认为,该剩余固体与图中 _________ 时间段的物质成分相同。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得CO2,并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性质。

B试管发生的现象是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
乙同学在实验时闻到制得的CO2有些刺激性气味,于是乙同学对气味的来源以及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酸性物质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热量;大理石无气味,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
【提出猜想】刺激性气味来源于稀盐酸,并且混入与:
I.温度有关        II._____        III.温度及气流的速率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三个实验中所用稀盐酸及紫色石蕊溶液的体积、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同;夹持装置已略去)。
编号实验装置及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
1一段时间内无现象。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_____成立。
3_____,猜想II成立。综上猜想III成立。
【拓展与思考】
(1)需在装置A、B之间增加装置C.装置C的作用是_____,装置C中药品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将实验1的稀盐酸改为浓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3)有同学认为实验1可以省去不做也可以验证猜想。你的观点是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
2019-05-03更新 | 13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                    B         C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4)查找资料: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_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证明溶液中无NaOH

(6)实验反思: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式)这样的反应?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新的探究实验。
2019-01-30更新 | 61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烧杯中的足量石灰水先不变浑浊,后逐渐变浑浊。

(1)图甲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一种常见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
(2)为探究“足量的石灰水先不变浑浊后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①室温下,有关三种物质溶液的pH如下:
物质NaOHNa2CO3NaHCO3
水溶液的pH14119
②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能与稀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提出假设】假设1:少量的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不能反应;假设2:挥发出的HCl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
【设计实验】①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重复实验,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实验中用手触摸锥形瓶外壁发现微微发热假设1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该反应是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②为除去产生气体中的HCl,该小组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b→a→乙;其中存放的除杂试剂合理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 浓硫酸             B NaOH浓溶液             C 饱和NaHCO3溶液             D 饱和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向甲装置中继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次探究】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结论为少量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全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少量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应: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____。(填化学式)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监测图1锥形瓶中溶液的pH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
①AC段发生反应的全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可简化为_____。图1锥形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AD段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
②用相同的试剂,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立刻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滴加顺序有关。若要控制反应速率,还应考虑一个影响因素:_____
2020-09-14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