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的制取 >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1 题号:3838823
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 、H2O;
乙:CO、H2O;
丙:NH3、CO2、H2O;
丁:CO2、CO、H2O。
(1)你认为 _________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蒸气,吸水后由白色变蓝色)

(2)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_________ 同学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 出 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 阅 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 计 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亮认为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___
   
【结 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2019-01-30更新 | 78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对于化学知识要学以致用。小刚同学学习完化肥的知识后,联想到化学课上老师讲过的“谁偷了我的化肥”的故事:“经过一个夏天,仓库中的碳酸氢铵化肥减少了许多,袋子却没有破损的迹象,地面上也没有化肥的洒落,只是仓库中刺激性的气味更浓了”。他马上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相关资料】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氨气与水的体积比为1︰700)的物质。
【实验设计】小刚和同学们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水和氨气。
(2)小刚同学认为,试管B中的试剂无法确定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小刚的根据是___________。为了能证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刚同学取烧杯A中的上层清液,注入收集到气体的试管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判断有无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氨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1)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小刚同学最欣赏“碳酸氢铵受热方式”,这种受热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操作中,小刚同学最终对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证明是不十分严密的,你认为不严密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在存放碳酸氢铵化肥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___________
2021-08-14更新 | 4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化学兴趣小组对乙醇的元素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工业酒精是酒精灯的燃料,含有水分;
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0℃。
【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ⅰ.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迅速出现白雾;
ⅱ·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1)甲同学根据步骤ⅰ中的现象推断燃烧产物中有H2O,从而得出乙醇含有氢元素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断不严密,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改进实验:
i 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 将装有乙醇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伸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
ⅲ 待火焰熄灭后,将澄清石灰水注入锥形瓶中,振荡。
(3)检查图2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
(4)与“探究一”相比除工业酒精改为乙醇外,其他改进之处为 __________ ,这一改进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观察到锥形瓶壁上有小液滴生成。丙同学认为根据此现象仍无法得出乙醇含有氢元素的结论。丙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探究三】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乙醇燃烧产物。用数据采集器检测到乙醇燃烧过程中,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1和图4-2所示。

(6)丁同学认为依据图4-1图4-2可以推断出乙醇含碳、氢元素,结合曲线图说明丁同学判断的证据是 ____________
(7)为进一步测定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兴趣小组测定的主要过程:通过乙醇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实验前乙醇的质量及实验后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推算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分析这一实验过程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写一条) ____________
2021-01-21更新 | 2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