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7 题号:13082532
近年来,多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件。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件的“头号杀手”。根据下列信息和实验回答问题: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矿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
(3)某气体样品X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探究装置(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

①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气体燃烧装置后的两个装置应该如何连接(填导管序号)a→______
②若装置Ⅰ中无明显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③若装置Ⅲ增重3.6g,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装置IV增重2.7g,则可判断气体样品X中含有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4)针对以上装置,有同学提出建议:装置Ⅰ中可以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对此建议你如何评价,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甲图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______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Ⅰ:CO;猜想Ⅱ:CO2;猜想Ⅲ: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实验时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
(2)若B中无明显现象,D处的气体能点燃,则猜想______(填序号)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碳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m1m2
B+C(广口瓶+混合液)m3m4
(3)若猜想Ⅱ成立,则理论上(m4﹣m3______(m1﹣m2)(填“>““<”或“=”)。
【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2021-10-05更新 | 13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Al和Cu的活动性时,把铝片放入硫酸铜的水溶液中,无意中发现有较多气泡产生,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丙同学认为可能二氧化碳;丁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
【操作分析】
铝片放入硫酸铜之前,应先用砂布将表面打磨光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设计】
(1)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没有气味,排除了________同学的猜想。
(2)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考虑,又排除了______同学的猜想。
(3)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思维拓展】由以上探究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物质______(填化学式)
2016-11-28更新 | 101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作用。
【提出问题】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不变”),钾、锰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
(2)氯气(C1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
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________
猜想三:该气体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木条________,淀粉碘化钾试纸为___________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1)同学:方案I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2)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1)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a溶解、b过滤、c____________、d称量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
(2)再次查询资料得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会发生以下变化,
i、二氧化锰首先和氯酸钾反应生成高锰酸钾和氯气和氧气;
ii、高锰酸钾接着分解
iii、锰酸钾再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通过本次探究,大家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根本不要去理会
B.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
C.学习物质的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D.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同时伴随着多个反应
2021-12-02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