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8 题号:3839397
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就配戴了浙江的“阮仕珍珠”耳环,这吸引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珍珠粉是由珍珠经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是重要的药品、化妆品原料.但市场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往往无法辨别它们.
【提出问题1】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真假珍珠粉的差别在哪里?
【做出猜想】小明:含有碳酸钙;小华:含有蛋白质;小芳: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
【实验1】为了确认珍珠粉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一: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各少许置于两只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迅速塞紧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石灰水中,观察发现:试管a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b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由此可得结论:都含有碳酸盐;
操作二: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少许置于铁片上灼烧,发现前者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后者未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得出结论:假珍珠粉中不含______
【得出结论】小芳的猜想成立.
【提出问题2】真假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有差别吗?
【实验2】各取5g真假珍珠粉各稍许,置于下列实验装置中(稀盐酸足量).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数据如下:
样品种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假珍珠粉样品(ml)110.50110.28110.05
真珍珠粉样品(ml)103.82103.16102.82

回答相关问题:
(1)量气管点上端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2)由实验数据可知: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假珍珠粉(填“>”、“<”、“=”).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大体如图8-1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加入的混凝剂通常采用__________,其净水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池中有活性炭层,活性炭起__________作用,该过程中发生__________变化。
(3)氯化时,通常通入一定量氯气,它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和杀菌消毒的作用,实验室没有次氯酸的试剂,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简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环保小组在实地调查自来水厂的水源时,发现在上游河旁有甲、乙、丙、丁四座工厂(位置如图8-2所示)每个工厂排出的废液只含有中的一种。

在对河水监测时发现:甲处河水呈无色;乙处河水呈红褐色;丙处河水由浑变清;丁处产生气泡河水澄清。
①甲工厂排出的废液是一种碱性物成,检验该物质呈碱性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丁处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未经处理,则最终一定会进入自来水水源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⑤为了保护水资源,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来水厂供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根据我国最新的饮用水标准,氯化物不得超过250mg/L(以计),总硬度(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引起)不得超过450mg/L(以计)。环保小组对上述自来水厂水质的两项指标分别取样100mL进行测定。
①先滴加足量_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除去;过滤,在滤液中滴加足量的溶液和稀得到沉淀0.061g,其氯化物含量是否达标? __________
②先滴加足量的溶液得到沉淀0.012g;过滤,在滤液中滴加足量的溶液得到沉淀0.020g,其总硬度为__________mg/L(以计,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值)。
2019-08-26更新 | 94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CO2,某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
(1)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性。
【实验思考】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
(2)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1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_。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约为5.6。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_
【拓展延伸】
(4)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理论上生成的CO2质量是多少克?______(请根据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5)实际收到的CO2比理论值小,其可能原因是______
【继续探究】
(6)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继续探究了浓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并用pH传感器测得图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______
2022-04-29更新 | 194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小昊在复习了水这一章节后,回到家中观察到家中的水壶也有一层水垢。于是他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对水壶中的水垢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水垢的成分是什么?
【知识回顾】水垢主要是硬水煮沸后产生的,生活中常用______鉴别硬水。
【查阅资料】
1.硬水中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沸腾的水里分解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就形成了水垢。
2.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3.氢氧化镁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
【提出猜想】猜想①:碳酸钙、硫酸镁;     猜想②:碳酸钙、氢氧化镁;
【设计实验】(温馨提示:假设水垢中没有其他成分,所有的反应均反应完全)
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即可否定,其理由是______。大家综合考虑后设计实验装置如下。

【进行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______,装置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猜想②成立。
【实验结论】水垢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镁
【反思交流】家用除垢剂原料配方中一般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拓展】小昊从老师那里得知碳酸镁微溶于水,在硬水中也容易形成水垢。于是他又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取10 g水垢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D中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测得反应后F装置质量增加m g。装置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分析预测】若水垢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021-05-08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