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7 题号:4111838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施建议让炭粉稍稍过量,这样选择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思考】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__________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拓展延伸】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__________ (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性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酒精、煤(含硫)等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二者燃烧共有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放热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3)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5)将木炭制成空心管状,可使其燃烧更加充分,原因是___________
(6)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任务四】利用燃烧
(7)某物质A由二种元素组成,现将A在氧气中燃烧,得到产物为CO2、SiO2,则A中一定存在的元素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8)小明同学提出利用物质的燃烧产物进行物质的鉴别,已知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由CH4、N2、CO2、H2这四种气体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而成,将该气体充分燃烧测出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那么这一瓶气体的可能组合为___________种。
2022-11-19更新 | 79次组卷
【推荐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发现: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小组的同学对此反应进行了探究。

   

探究Ⅰ: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第一小组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④氨气。
第二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根据_________可排除猜想④。
为进一步确定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小组同学取出一段镁条,先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取200mLNa2CO3溶液与打磨后的镁条放置于装置A中,按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则猜想_________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有同学提出质疑,把实验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作为“气体中含有氢元素”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另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溶液中除有Na外,还有OH
【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粒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小组同学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图3中实验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3实验I中加入NaOH溶液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方案】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白色沉淀中存在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08更新 | 10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为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甲、乙两化学兴趣小组分别完成了下列实验:
【甲组同学实验】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 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乙组同学实验】将点燃的镁条放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主要是白色固体,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①甲组同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②乙组同学实验反应后产生的黄色固体是什么?
【对甲组同学实验进行探究】
(1)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___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2)对气体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相关验证实验
【作出猜想】猜想一:气体是 H2          猜想二:气体是 CO;   猜想三:气体是 CO2                    猜想四:气体是 SO2
【初步验证】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____ 。小组同学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又可得出猜想 ___________不正确。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气体的成分,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__________ 的烧杯烧杯内壁有 _____猜想一正确

【对乙组同学实验进行探究】确定实验反应后产生的黄色固体物质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 Mg3N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燃烧后的产物置于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微热,将__________ 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为 _______黄色固体为 Mg3N2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 N2 的含量远大于 O2 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8-24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