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金属和金属矿物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 金属活动顺序理解和判断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78 题号:4336166
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铜片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铜片溶解,溶液呈蓝色,请你参与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SO2;猜想二:SO2和H2。
你认为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提出问题】蓝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uSO4;猜想二:CuSO4和H2SO4
【进行实验】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稀释,并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并完成如表: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的CuO粉末_____________溶液中含有H2SO4
步骤二在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_____________溶液中含有CuSO4
【探究结论】通过实验,猜想二正确。

写出步骤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完成并配平方程式:_____Cu+_____H2SO4(浓)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化学方程式:小王认为工业上可以用铜和浓硫酸反应大量制取硫酸铜,小李认为不适宜,理由是_____________
2016·广西贺州·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根据______________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主要现象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填“快”或“慢”)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
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金属R在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显+3价,写出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1-26更新 | 114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晓明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时(如图),却没有得到红色的铜。这是为什么呢?为找到答案,他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过小。
【查阅资料1】
①钠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
②氢氧化铜难溶于水,受热至80℃以上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
【实验探究1】晓明按照如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均没有出现红色固体,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实验结果说明猜想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质疑反思】
(1)在老师的指导下,晓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饱和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生成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晓明加入试剂X后,灰黑色和蓝色固体即消失,请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只写一个即可)。
(2)若要探究Fe、Cu和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晓明认为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_____(填字母)。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继续探究】
晓明对硫酸铜溶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将浸泡了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2】①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温度超过1000℃,CuO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②Cu2O呈红色,Cu2O+H2SO4=CuSO4+Cu+H2O。
【实验探究2】
(1)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_____,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_____(填字母)。
A 200℃                    B 1000℃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019-07-05更新 | 3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_
【设计与实验】为了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观察到只有试管乙中发生明显变化。
【交流与表达】(1)同学们一致认为试管丙中也应该有明显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于是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甲、丙中的铝丝打磨干净后又分别插入原试管中,结果甲、丙试管中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则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除了上述实验外,还可以将铝丝、铜丝分别插入到盛有______溶液的试管中,或将______(填一种物质)分别插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判断。
【拓展延伸】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发生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
(1)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_____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2021-12-18更新 | 2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