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的制取 >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选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1】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部分工艺如图1:
      
Ⅰ:
Ⅱ: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L水能溶解约1LCO2或700LNH3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2装置在实验室模拟该制碱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氢氧化钠
②反应原理I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③图2中,B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C装置用于制取CO2
④根据NH3和CO2溶解度的不同,为生成更多的 NaHCO3,应该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⑤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⑥反应原理Ⅱ的实验可以单独选择在A装置中进行
⑦医疗上 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NH4Cl由于其水溶液显酸性,所以它属于酸
A.4个B.5个C.6个D.7个
2021-10-09更新 | 353次组卷
【推荐2】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高温下才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B.图中x=7.6
C.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D.某时刻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此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2022-12-16更新 | 665次组卷
选择题-单选题 | 困难 (0.15)
【推荐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
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019-01-12更新 | 10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