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酸碱指示剂 >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6234960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 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___________;②是CaCl2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①正确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1)【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和Na2CO3;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NaOH。
(2)【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体产生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_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侯氏制碱法的产物及其性质、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了解“侯氏制碱法”的产物——
(1)请写出的俗称:_______(写一个即可)。
(2)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
任务二 探究的性质——溶液呈酸性
【提出问题】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溶液呈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在水中全部解离出
溶液呈中性,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猜想】
猜想一:水分子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使溶液呈酸性;
猜想二:与水作用,产生较多的,使溶液呈酸性;
猜想三: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猜想一不成立
(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猜想二不成立
(3)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猜想三成立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向老师请教,得知一部分和水分子作用,产生较多的,使溶液呈酸性。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还发现:强碱与强酸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呈中性,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呈酸性,强碱与弱酸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呈碱性。
已知:①硫酸、盐酸、硝酸属于强酸;②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属于强碱;③醋酸属于弱酸;④氨水属于弱碱。
溶液可以看成是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由此可推出醋酸钠溶液呈_______性,硝酸钾溶液呈_______性。
任务三   了解的用途——用于生产化肥
(1)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
(2)化肥对农作物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作为化学肥料时,要注意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23-06-23更新 | 7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化学项目式学习小组对某雪饼中的干燥剂很感兴趣,于是对使用后并久置于潮湿空气中生石灰干燥剂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1)样品的成分可能是______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阅资料】20℃时溶解度:(微溶于水),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分析与结论】
(2)甲、乙两位同学各取固体粉末1g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mL水,振荡后,温度无变化,说明:______
(3)甲同学:将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通入,观察到溶液变白色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乙同学:向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振荡、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红色,下层悬浊物呈粉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上层红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再将试管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上层清液又呈现红色,其原因是______
【应用与交流】
(5)生石灰要______保存。
【拓展延伸】兴趣小组为了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取一定量样品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并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所示;测得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

(6)分析图二中曲线,ab段说明样品中______(选填“含”或“不含”)碳酸钙。
(7)c点对应的操作是______
2024-03-20更新 | 14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据新闻报道:某处养殖池的鱼虾大量暴毙,调查后初步推测是高温与暴雨,使养殖池的溶氧量(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量)和pH剧烈变化,导致水质改变所造成的。化学项目式学习小组对如何进行鱼塘增氧和水质pH检测开展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a.将水喷向鱼池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b.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加热300℃时可分解。可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c.鱼塘水体的pH在6.5-8.5之间养鱼比较合适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与水反应?
【探究活动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一定量的过氧化钙样品加入水中缓慢产生气泡,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水接触能缓慢释放氧气
②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
【分析讨论】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_______选填“A”或“B”,另一种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A.Ca(OH)2和O2          B.CaCO3和O2
(2)写出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探究活动2】提出问题:实验室可否用过氧化钙来制取氧气,为什么?
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
(3)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4)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速率加快,请你帮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
【反思评价】
(5)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你认为渔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6)采用过氧化钙鱼塘增氧时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
【拓展延伸】专家建议为避免鱼虾大量死亡,应注意水温变化,可先用喷水的方法调整水中的溶氧量,并定期投放熟石灰(氢氧化钙)调整至合适的pH。常温下,已知饱和Ca(OH)2溶液的pH约为12。
(7)关于上述专家建议的方法,下列说明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pH增加
B.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pH减少
C.使水中的溶氧量减少,pH增加
D.使水中的溶氧量减少,PH减少
2023-07-19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