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705 题号:8372930
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
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_____(填“左高右低”
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_____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_____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1)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白色固体中含有_____
(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有气泡产生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1】某化学课堂上甲乙两组学生探究“氢氧化钠性质”。
实验一:甲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反应后废液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
猜想Ⅰ氯化钠;猜想Ⅱ氯化钠和盐酸;猜想Ⅲ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
(1)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______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______猜想Ⅱ成立

【交流讨论】
(2)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_____。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紫色石蕊试液       B.氢氧化镁       C.氧化铁       D.镁条
【反思与拓展】
(3)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最终溶液为______色。
(4)下列物质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
A.铜片B.氧化铜C.紫色石蕊溶液D.氯化铜溶液

实验二:乙组同学将通入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5)为证明能发生反应,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的注射器中含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抽取等量的二氧化碳(抽取的气体体积远大于液体体积),充分振荡后,实验_____(填“”或“”)的注射器中刻度变化更大。说明发生了反应。做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
【反思评价】
(6)为证明能发生反应,甲组同学一致认为还可以设计如图2所示方案。已知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但碳酸钠几乎不溶于酒精,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到小玻璃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024-01-29更新 | 26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2】实验探究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手段,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1】同学们利用如图1的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A实验中滴加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再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NaCl。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可能含有Ca(OH)2学生乙可能含有Na2CO3
学生丙可能含有CaCl2学生丁可能含有NaOH
【实验验证】
(4)同学们设计实验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____________(填实验方案)
【结论】通过实验确定了上述滤液中,还含有Na2CO3,不含其他成分。
【实验2】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5)根据以上B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现有一瓶经常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弄清其变质程度,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硝酸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一定有碳酸钠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_____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
(7)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小强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硝酸钙溶液,小宇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探究】探究这瓶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8)同学们从瓶中取50g该氢氧化钠溶液,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称得D装置质量增加了2.2g(提示: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____
【反思与总结】
(9)若没有装置E,则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3-07-19更新 | 28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3】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Ⅰ.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________ 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2)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Ⅰ:该气体是CO2;猜想Ⅱ:该气体是 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 _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08更新 | 5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