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9746279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H2)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白色固体分别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猜想一:可燃性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或氢气中的一种;
猜想二:白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交流反思】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可燃性气体不可能是一氧化碳,理由是_____;认为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 _____,选用合适的装置进行氢化钙与水的反应并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氢气。
(2)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振荡,取上层清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_____,证明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拓展应用】(1)登山运动员携带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之一是_____
(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Ⅰ、方案一
已知: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②淀粉和蔗糖的组成元素相同。
小明同学认为可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经查阅,该结论并不合理,无法确定蔗糖中是否含有______元素(写元素名称)。
Ⅱ、方案二
【实验原理】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实验分析及改进】
(2)①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②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③观察到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和现象等见下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

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

C+O2CO2

黑色固体

是单质碳

烧杯内______

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拓展】
(3)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蔗糖,在分析化学实验室进行测试。测得3.42g蔗糖中含有碳元素1.44g,氢元素0.22g,氧元素______g。据此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______(填字母)。
A.C6H5NO2 B.C6H12O6 C.C12H22O11
2023-02-22更新 | 10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用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原理: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拓展.在活动与探究课上,老师在演示“水能生火”的实验时,他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时,脱脂棉燃烧起来。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欲对此进行有关探究,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猜想】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可能有能量变化;②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探究1】探究反应过程中有什么气体生成?
(1)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刚猜想另一种物质是碳酸钠,小明认为不可能。小明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用试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你认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继续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钠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
【思考】
(1)实验室应怎样存放过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其在宇宙飞船和潜水艇中经常用到。请你结合有关信息,推测过氧化钠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2019-09-04更新 | 9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生活中铜制品放置久了,表面会产生绿色的铜锈。某实验小组分别对铜锈的组成和铜锈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探究1:铜锈由哪些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铜锈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经检测,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根据实验,铜锈由 __________ 元素组成。

探究2:铜发生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亚硫酸钠(Na2SO3)、氢氧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常温下:亚硫酸钠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
【猜想与假设】铜的锈蚀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利用如下图装置(铜片长度均为4 cm,试管容积均相同,1和2中未标注的液体为加热后冷却的蒸馏水)进行了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一个月。

实验现象:只有实验1中铜片小部分发生了锈蚀。
【解释与结论】
(1)实验4的目的是 ________
(2)对比实验1和5,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锈蚀的条件是 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对实验进行反思后,同学们认为实验 ________ 可以不用进行。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铜发生锈蚀的方法 ________
2017-04-08更新 | 2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