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4 题号:11090468
花生中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中的一些致敏蛋白限制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为研究如何降低花生中致敏蛋白的含量,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花生种子是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来,其中蛋白质主要贮存在种子的____________中,为萌发提供营养。
(2)研究者根据种质情况将花生种子分为A、B两组,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两组花生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8℃

10℃

30℃

41℃

A组

56%

72%

99%

94%

B组

4%

12%

32%

6%


①据表中数据,应选择A组种子在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后续萌发实验。
②推测B组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可能是一些种子缺乏有活力的____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
(3)Arah3是花生中一种主要的致敏蛋白,研究者检测了种子萌发过程中Arah3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Arah3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____________。因此通过___________可降低花生的致敏性,这可作为改良花生蛋白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2020·北京·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4)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次数

1

2

3

4

5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2020-02-06更新 | 33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中所做的实验设计。请回答:

(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 ___,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这样,1号管和2号管就构成了一组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
(2)接着将两支试管放入温水中,温水的温度应为37℃,目的是模拟_______的温度。
(3)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结果发现 ___号管不变蓝,而另一支试管变蓝,这一现象证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024-04-15更新 | 45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以下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光线充足处

未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光线充足处

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黑暗处

萌发


(1)如将1号瓶和2号瓶进行对照,所要探究的变量是:_____
(2)每个瓶中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其目的是_____
(3)在实验中,2号瓶和3号瓶进行对照,所要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
(4)若该实验所用的种子是玉米,进一步探究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时,用碘液滴在玉米粒纵切面上后,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玉米种子的结构_____
2020-03-04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