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6 题号:17792236
爱好养鱼的同学发现,鱼缸中有的鱼活动减慢,体表和鳃的部位布满了小白点, 一段时间后死亡。这是由生长在鱼表皮和鳃中的小瓜虫引起的“小瓜虫病”。
(1)小瓜虫身体结构(如图所示)与草履虫相似,体表布满辅助运动的 ______ 。生长在鱼身体上的小瓜虫会将鱼的细胞摄入体内,形成 ______ ,进行消化。

(2)为研究三种药物对小瓜虫的杀灭效果,科研人员先将小瓜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 其后,用清水配制的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离体小瓜虫,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死亡率,结果见下图。

①实验还设置了用 ______ 处理离体小瓜虫,作为对照组。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亚汞从 ____ mg/L开始表现杀灭作用。三种药物杀灭 小瓜虫的效果都随浓度增加而加强。所有处理中,杀灭作用最好的是_____
(3)人们希望将上述杀灭作用最好的药物应用于治疗已经感染小瓜虫的病鱼。在治疗之前,科研人员需要先研究 ______,其后再进一步研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后,才能将该药物应用于病鱼治疗上。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为探究酒精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校生物实验小组利用斑马鱼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5个大小相同烧杯,依次加入等量清水、浓度为5%、10%、15%和20%的酒精溶液。
步骤二:每个烧杯放入三条体积大小及发育程度相近的斑马鱼,记录下三十分钟内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
步骤三:重复以上实验三次。统计三次实验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处理方式

清水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

出现侧翻时间/秒

未出现

65

44

29

20

死亡时间/秒

未出现

535

402

305

196


(1)该实验中变量是______,对照组是第______组,其他是实验组。
(2)对各组实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
(3)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实验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__
(4)第五组与第二组相比,斑马鱼出现侧翻的平均时间减少了______秒。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越______
(5)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酗酒对健康的危害:______
2023-04-27更新 | 65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甲)常用药物灭蝇后,家蝇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乙)家蝇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呢?(丙)是药物使家蝇产生抗药性的变异吗?于是,霏霏和东东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丁)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的后代抗药性强。请你联系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述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提出问题”的是____(选填:甲、乙、丙、丁);
(2)A、B两组家蝇中,都存在对药物DDT的抵抗作用有差异的个体:没有抗药性的、抗药性弱的、抗药性强的,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的;这些变异还都是____的。
(3)该探究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设置B组的作用是____
(4)B组没有使用DDT,各种性状的个体都可能存活下来,而A组使用DDT处理后,只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说明这种性状属于____变异,这是家蝇与DDT之间____的结果;经过这样多代的积累,A组家蝇抗药性逐渐增强;在此过程中,DDT的新环境对家蝇起着____选择的作用。
(5)该探究实验能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东东认为只对A、B两组家蝇做一次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霏霏给否定了,原因是:________
(6)使用DDT能污染环境,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出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_________________
2018-12-18更新 | 206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牧业生产中, 苍蝇和蚊子叮咬牛羊, 会使牛羊情绪烦躁, 影响牛羊的身体健康 。某牧民一次大批量地配制杀虫剂 A,用它来杀灭乳牛棚里的苍蝇和蚊子 。多次使用后, 他发现杀虫剂 A 的杀虫效果一次比一次差。该牧民猜测: 可能是杀虫剂 A 放置时间长了,杀虫剂 A 慢慢遭到分解失效了。某班级同学到该牧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发现这一问题后进行了探究。
(1)班级第一实践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帮助该牧民验证他的猜测。
实验方案: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将新配制的杀虫剂 A 和等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应用于两组类型相同且没有接触过这种杀虫剂的苍蝇,比较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杀虫效果。
实验预期: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杀虫效果更好, 则说明该牧民的猜测是正确的。
(2)结果证明牧民猜测错误, 该小组同学提出杀虫剂效果变差可能是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结果, 在使用杀虫剂 A 的过程中,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异的个体生存了下来。
(3)班级第二实践小组发现最近气温逐渐升高, 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该问题需要将两组类型相同且没有接触过这种杀虫剂的苍蝇放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进行 对照实验, 比较用等量杀虫剂一段时间后的杀虫效果。
(4)班级第三实践小组对蚊蝇的生殖发育进行了调查, 发现蚊蝇在繁殖后代时, 由 ________ 结合形成受精卵, 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级第四实践小组发现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A、 a 控制 。他们利用长翅橘小实蝇与残翅橘小实蝇作为亲本进行交配, 所产生的子代(数量足够多)都表现为长翅 。据此判断, 橘小实蝇的长翅与残翅中, 显性性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杂交实验中,子代长翅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 AA,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18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