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鸟的生殖和发育 > 鸟卵的结构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7906607
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某节目讲述了一个神奇的实验:由保鲜膜替代鸡的卵壳来孵化小鸡“小茶缸”,实现了我国首例小鸡的体外孵化实验。
实验的孵化材料包括:一只塑料杯,少量抑菌水,一块保鲜膜,少量乳酸钙和重蒸水,38℃左右的保温箱以及一个已经受精的鸡卵。
“小茶缸”具体的发育过程和观察记录如表:
序号时间现象
1前5天卵黄上的白色点状结构首先开始发育,渐渐地发育成小鸡的心脏、脊柱、眼睛等,还形成了一个布满血管的尿囊
2第6天小鸡由卵黄呼吸转向尿囊呼吸
3第13天小鸡开始长出眼睑
4第14天开始长出羽毛
5第16天可见一对翅膀
6第19~20天小鸡的喙已经露在了尿囊膜外面,开始启动肺呼吸
7第21天小鸡突破尿囊膜,发育成完整的小鸡
这只中国首例无壳孵化小鸡的成功,将原本看不见的胚胎发育过程变成完全可视化的过程,使遗传学的操作、研究基因的表达、药物对胚胎的影响等方面的实验都变成了可操作的现实;同时为人类心血管模型、药物筛选模型的制备,以及研究环境污染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根据生物多样性的分类以及短文中的描述,“小茶缸”属于脊索动物门,_____纲的生物。
(2)文中描述的卵黄上的“白色点状结构”能最终发育成雏鸡,是鸡卵中最重要的结构,此结构是 _____,内有 _____。鸡的胚胎发育类型属于 _____
(3)无壳孵化小鸡的实验,人为创造的孵化条件包括下列哪一项    
A.无菌环境B.钙质及氧气C.适应温度D.以上都是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地球上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从出现原始的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从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历程(如图一)。从进化角度来看,鸟类比鱼类和两栖类更能适于在陆地上繁殖后代的原因是鸟卵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保护(如图二)。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图一中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将缺少的动、植物类群补充完整,A、B分别是________
(2)图一所表示的动物进化过程中,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
(3)从进化角度来看,鸟类比鱼类和两栖类更高等,鸟卵的结构更能适于在陆地上繁殖后代。图二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该结构就是图二中的[   ]_______,里面含有细胞核,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如表。由此可初步推断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是_____________

地层

形成化石的生物

甲地层

马、象牙、犀牛

乙地层

郑氏始孔子鸟、龟、恐龙骨

丙地层

三叶虫、乌贼、珊瑚


(5)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______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7个不同的等级,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6)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存在大约500万到1亿种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022-12-13更新 | 77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资料一:2019年4月新疆多地发生蝗虫灾害,数以万计的粉红椋鸟发动“空袭”。一只粉红椋鸟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虫,可以保护两亩草场避免蝗害,是新疆草原生态防治的主力军。
资料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此起彼伏,这是雄蛙在以鸣声招引雌蛙。雌雄蛙抱对后,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再形成幼蛙,最后发育为能在陆地上生活的成蛙。
资料三:养鸡场为了提高小鸡的孵化率,常常用灯照射鸡蛋内部。若鸡蛋内部有明显的黑色斑点,则把这些鸡蛋放入孵化箱中孵化,其余的经过处理后送往市场。
(1)资料一中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___,与蝗虫发育方式相同的昆虫还有___(列举一例即可)。根据蝗虫的发育阶段,投放粉红椋鸟灭蝗的最佳时期是___
(2)资料二中梅雨季节、蛙鸣声声,这是雄蛙在用鸣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为体___受精(选填“内”或“外”),青蛙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___→幼蛙→成蛙,这种发育属于___发育。
(3)资料三中提到的“黑色斑点”应该位于鸟卵的___结构中,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鸟卵中___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
2024-01-05更新 | 24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北京雨燕是著名的候鸟,古老的北京城是其重要的繁殖地。那么它的越冬地在哪里呢?以往一直推测它在非洲越冬,但没有直接的证据。2014年5月,在北京颐和园,志愿者为31只北京雨燕佩戴了光敏定位仪,对雨燕的迁徙进行定位和追踪研究。一年后,志愿者通过回收到的数据发现,雨燕于7月22日前后迁飞,11月上旬到达非洲南部越冬。千来年2月—4月,沿相似路线返回颐和园进行繁殖。
北京雨燕常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繁殖,还有延用旧巢的习性。北京雨燕每窝产卵2~4枚,多为2~3枚。雨燕的卵呈长圆形,纯白色,没有斑点。北京雨燕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形成较浅的分叉。北京雨燕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飞行速度最高可达200公里,还能够在飞行中完成捕食、收集巢材、求偶、交配等活动。因为爪的4趾都向前伸,它们无法在平地站立,一旦落地,不借助外力很难起飞。因此,这些可怜的家伙,只能从半空中跃下,经过滑翔,才能飞起来。
近20年来,北京城区的雨蒸数量明显减少,根本原因是适宜雨燕的繁殖场所日趋减少。此外,为了保护古建筑,人们常常在这些建筑的外面加盖一层致密的防鸟网,更使雨燕的繁殖雪上加霜。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强对雨燕“居所”及生存环境的保护,为其提供充足的繁殖巢址,对北京雨燕的生存至关重要。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中对雨燕的迁徙进行定位和追踪研究,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_。雨燕于7月22日前后迁飞,11月上旬到达非洲南部越冬,从行为功能上划分属于_________行为。
(2)北京雨燕的卵呈长圆形,最外边的卵壳具有_________功能,卵受精后,_________进行分裂、分化形成胚胎,将来发育成雏鸟;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由_________提供。北京雨燕有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划分属于_________行为。
(3)请你简要谈谈如何保护雨燕_________
2022-11-06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