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20032565
小明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放上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均放在阳光下进行培养,记录的种子发芽情况如下表:
装置ABCD
温度23℃23℃23℃0℃
种子数目30粒30粒30粒30粒
棉花状态潮湿干燥水浸没玉米种子潮湿
发芽情况全部发芽没有发芽没有发芽没有发芽
(1)表格中有3组对照实验,若以温度为变量,应选择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
(2)若A组和B组作为对照,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规定不得销售发芽率低于90%的玉米种子。某抽检人员随机抽取三组玉米种子,每组各100粒,三组测量的发芽种子数分别为92粒、96粒、94粒,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________,这批种子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塑料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树脂材料,塑料的发明为人类开创了新的生活。但是废弃塑料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需要500年以上,长期堆积 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宜居的 生活环境,我国科学家在不断探索降解塑料的新途径和方法。科学家在对黄粉虫的研究 中发现,饲养黄粉虫的泡沫塑料养殖箱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洞,这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
(1)根据上述材料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假设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把黄粉虫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00条黄粉虫幼虫,进行________实验。甲组饲喂它们最喜欢的麦麸,同时乙组饲喂等量泡沬塑料,培养30天。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两组的其它培养条件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两组的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差异,黄粉虫幼虫在30天之内吃泡沬塑料一样长得很好。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23更新 | 27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发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
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 味招引来了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 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右图 所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3只甲 瓶和3只乙瓶随机均匀的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3只乙瓶诱捕到的果蝇数明显比甲瓶多。请回答下列问 题:

(1)果蝇属于________(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 ________
(3)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数量等条件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________
2019-01-19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小麦是我省的三大主粮之一。我省的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小麦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翌年春天分蘖多(分蘖是指小麦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的茎节上分枝,并产生新芽和根的现象),到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
(1)与大豆相比,小麦种子播种时深度可以略深一些,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同时播种密度也要合理,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2)冬天过后,春天小麦分蘖显著增多,导致这种变化的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小麦的根系主要由____________组成,从出苗到分蘖期,小麦的根系生长最快,这主要是根尖的____________结构起主要作用。
(4)科研人员研究小麦幼苗的呼吸作用强度,统计两个月的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0月中旬后随温度的降低小麦幼苗____________,这种变化对小麦幼苗度过寒冷冬季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5)在某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经常出现白苗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以探究该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22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