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题型:资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21060862
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

资料二: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在一个密闭的钟罩内放一只老鼠(如图2),在另一个密闭的钟罩内放一只老鼠和一盆植物(如图3),且都供给足够的食物和饮水。他发现与植物在一起的老鼠能够长时间正常生活,而另一只钟罩里的老鼠则很快死去。
资料三: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①]______?______下才能成功;植物体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然而,由于当时化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尚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是什么气体。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②]_____?______。
(1)资料一中,土壤质量只减少了0.1千克,主要是土壤中的______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缘故;而海尔蒙特浇灌的雨水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通过植物的________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分析资料二可知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这是因为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平衡。
(3)请你将资料三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①]_________(填“阳光照射”或“黑暗条件”);[②]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资料分析: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宣布,该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巨型稻”(如图)。为破解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该所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 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这是利用______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典型实例。
(2)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________,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
(3)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__________
(4)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体。
(5)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图中[A]和[B]是叶肉细胞中的两个细胞结构,箭头代表生理活动。请回答问题:

①结构[B]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
2020-11-08更新 | 102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22年10月12号下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问天实验熊开展“天宫课堂”第三课,“问天实验舱”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可实现航天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环境中短期生活的目标。问天实验舱内搭载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等科学实验柜,其中生命生态实验柜种植了水稻、拟南芥等植物。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即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空间培养实验,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未来太空农业发展的可能。如图1为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简图,图2是水稻花结构图,图3是水稻籽粒结构模式图,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问天实验舱”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水稻、拟南芥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着_________的角色。
(2)为了防止火箭发射时的剧烈震动对种子产生不良影响,科学家用糯米纸来当生物胶水,将种子固定在培养箱中。糯米纸在略湿润时有粘性,遇到大量水时就可化为营养液,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的①表示雄蕊的________,图3中的②是水稻生殖器官中的__________
(4)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而水稻是单子叶植物,二者种子结构的共同点是都有___________
2024-01-07更新 | 71次组卷
资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起就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劳动和斗争,发展了农业生产,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五谷”在甲骨文时期就已存在,关于“五谷”的某种解释如图所示:

材料二:《齐民要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至今还具有指导意义,如“区间草生,锄之”“正其行、通其风”“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等。
材料三:我国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治等技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1)甲骨文中的“黍”“稷”等字将作物舒展的茎叶形象地表现出来。舒展的茎叶有利于作物进行_____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种子中。“菽”是指双子叶植物大豆,其种子结构中储存营养的是_____
(2)在劳动生产中要及时锄草保证产量,这是因为杂草和作物之间存在_____关系。
(3)湖南水稻育种团队通过杂交、诱变等技术,改变水稻细胞中的_____,培育出超级杂交稻、低镉水稻、耐盐碱水稻等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4)现代农业中种植的紫云英与绿豆均为豆科植物,根系中含能固氮的根瘤菌。它们作为绿肥可为作物的生长提供_____,从而达到“美田”(即肥田)的目的。
(5)过度施肥会造成环境污染。为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指导农民精准施肥前,农业技术员需要通过检测、查阅等获取哪些数据?_____
2022-07-30更新 | 7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