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民主与法治 > 建设法治中国 > 夯实法治基础 > 法治的内涵和要求
题型:简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4226122

材料一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商君书·定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社会变革既生机勃勃又显得井然有序。---------习近平


(1)“法治”意味着什么?
(2)走法治道路是什么的必然选择?
(3)坚持厉行法治就要推进什么?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简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和未来1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协同。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法治蓝图。


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中共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提出有效发挥法治的作用?
(2)请结合教材(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材料(十九届五中全会)分别描绘中国法治蓝图。
(3)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该怎样厉行法治?
2022-01-12更新 | 18次组卷
简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法治道路

材料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①、人民当家作主、②有机统一。

材料二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结合材料一,从“现代社会的公民”角度,如何让法治道路行稳致远?
2022-04-23更新 | 29次组卷
简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态法庭,顾名思义是指专门审判涉及自然生态环境案件的法庭。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多个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揭牌,开启了司法护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入推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19)》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1353个,其中环境资源审判庭513个。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我国立法机关全面加强民生立法工作,从个人所得税法.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到有着“公民权利保护宣言书”之称的民法典出台,我国的立法工作打上了新时代“为民立法”.“以民为本”的鲜明烙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1)生态法庭的设立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什么?
(2)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了怎样的智慧选择?
(3)结合材料请回答,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4)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是什么?
2022-01-30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