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民主与法治 > 建设法治中国 > 夯实法治基础 > 法治的内涵和要求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14633592

材料一   2020年11月16-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指出了要加快形成法律法规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描绘了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1)厉行法治对于公民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我国高度重视法治。请你简述法治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材料一   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施行。该法是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习近平强调,要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网友表示,“一日三餐,饱食者当常忆袁公”“我把饭乖乖吃光了”“珍惜粮食,不仅在今天,在每一天”。


(1)《反食品浪费法》的施行,符合法治的哪方面要求?同时体现我国厉行法治的哪方针?
(2)袁隆平院士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哪些内容?
(3)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少写出两方面)
(4)请你以“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为主题,向同学们发出一条倡议。
2021-06-17更新 | 43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110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1)请写出我国现行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两部专门法律。
(2)有人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且形成良好的家风,没有必要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09更新 | 45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材料一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进行2次乡级、11次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选民参选率均保持在90%左右。

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1)材料一分别体现了哪些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材料二   202110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有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11日起实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专门立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材料三   漫画《助力》

   


(2)将家庭教有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体现了法治的哪些要求?
(3)《家庭教有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路,为全面推进建设法治国家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2023-10-13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