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理解权利义务 > 公民权利 > 依法行使权利 > 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
题型:综合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0 题号:15983087

天山脚下银河泻,皑皑飘落玉无瑕。世道公言今佑我,不容玷污更芳华。九年级学生宇乾在网上参与了“尽“棉博”之力,筑中华盛世”的护棉微博话题。请你运用法律知识,和宇乾一起参与话题讨论。

【如此护棉·引深思】

2021年3月24日,H&M公司碰瓷新疆棉花的消息引起众怒,遭到了国人的抵制。部“爱国人士”在网络上散布经过添油加醋后的不实信息,并冲进H&M直营店,破坏店内设备,还辱骂销售人员。公安机关依法进行调查取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部分“爱国人士”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法律引航·撒暖阳】

在被拘留的群体中,缺乏是非观念、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令人关注。教育好、培养好未成年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以及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宽容,不代表可以纵容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触碰法律红线,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不仅会“玩火自焚”,还会扰乱社会秩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礼法结合,既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对社会公平的诠释。照亮未成年人的“前进路”,我们一直在努力。


(1)有人认为“爱国人士”不应受到处罚,请结合“如此护棉·引深思”对此观点进行反驳。
(2)结合“法律引航·撒暖阳”的内容,谈谈照亮未成年人“前进路”,需要做哪些努力。

相似题推荐

综合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2022年5月5日,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对网民罗某平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帖文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一案依法公开宣判,判处被告人罗某平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从英雄烈士保护法到民法典,再到刑法修正案(十一),凡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维护英雄形象、保护英烈名誉、守护英雄精神,法律是维护英烈“生前身后名”的坚强保障,更是对于每个公民的底线要求。

▲尊崇英雄、缅怀英烈、捍卫历史,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英雄不容衰渎,任何诋毁抹黑英雄烈士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2-12-02更新 | 217次组卷
综合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致敬宪法·守护宪法”学习活动,通过查询资料、主题班会、实地走访,进一步增加了宪法意识。

(认识宪法)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同学们了解到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党和宪法的关系。

(致敬宪法)国家宪法日,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截至2018年11月25日,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在线学习的学生累计达9.6亿人次,产生“宪法小卫士”2700多万名。

◆芳芳同学把社会调查的成果《校园周边网吧情况及中学生上网时间调查及建议》发到市政府网站的“市长信箱”里。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增加宪法意识要求的?

(守护宪法)19岁大学生文某某签订了《依法服兵役承诺书》,但参军后以“吃不了部队苦,在部队过得很压抑”等为理由,拒绝继续在部队服役,部队对文某某进行除名处理。根据法律,文某某将受到惩处,以后读书、就业、旅游、出国、银行贷款等都会受到影响。


(3)请运用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对此类行为进行宪法教育。
2019-04-13更新 | 168次组卷
综合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声,而网络对于声音的放大效果又堪称惊人。往往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大众容易被一些声音误导,因此当真相逐渐明朗,也就容易发生反转事件。

某年1130日,温州妇人陈某报警求助称儿子在放学回家途中走失,家人非常着急,男孩父亲更是向社会悬赏50万元求线索,请大家多多帮我转发一下

男孩走失的消息牵动了全国网友的心,网友们纷纷转发消息希望帮助找到男孩。当地相关部门、公益组织也第一时间投入到寻找工作中。

125日,好消息传来,男孩找到。熟料,事情的真相令网友们大跌眼镜。警方通报,男孩是被妈妈藏匿的,妈妈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

次年429日乐清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该案件,母亲陈某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判处被告陈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3-07-01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