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社会生活 > 网络生活新空间 > 网络改变世界 > 网络丰富个人生活的表现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9 题号:16077030
信息化社会,数字化生活:购物网站总能“猜你喜欢”,旅游App总能“奉上攻略”,搜索引擎总能“查你所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猜你喜欢”

数据背后的技术支持

“网络爬虫”

技术背后的安全隐患

“数字时代”

安全背后的法律边界

网络机器人(俗称网络爬虫)是一种数据搜集技术,能自动高效地浏览网络抓取所需数据,为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提供便利。

2021年杭州市西潮区人民法院办理了网络爬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第一案:某科技公司未经用户许可,利用爬虫技术长期保存用户的账号与密码在自己租用的服务器上,并出售获利。最终,该公司被处罚金,被告人周某翔等人获刑并处罚金。

近几年我国连续出台并实施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填补了法律空白。

(1)请判断周某翔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2)科技是把双刃剑。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数字时代”青少年如何处理好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推荐1】网络安全,人人有责。
阅读材料,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既是一个信息宝库,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给人们生活学习 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见图)……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2022年11月30日,北京市一中院公布了以下“帮信罪”典型案例

李某在微信群结识了微信名为“金国”的人,对方称,李某只需办理银行卡、手机卡、U盾,交给对方使用两三个月,就会得到数万元的好处费.李某预知对方可能将银行卡用于洗钱等不法用途,还是办理了6张银行卡及手机卡提供给“金国”。

此后,李某的“两卡”被用于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短期内银行卡流水金额高达100余万元,对受害人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北京市一中院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2)李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为什么?

材料三   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简称《反诈法》)正式实施。为大力提升群众尤其是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害群体的反诈意识,营造全社会反诈氛围,学校号召同学们利用寒假社会实践开展《反诈法》宣传活动。


(3)结合材料三,请你就《反诈法》宣传活动提出三点建议。
2023-02-21更新 | 67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走路、吃饭、坐公交、甚至是骑车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拿着手机看。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长时间保持低头状,手指轻点触屏,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些人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为了“低头族”中的一员了。网络在为“低头族”带来了方便与实惠的同时,却不知不觉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你的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

材料二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网”而精彩。为此,同学们畅所欲言:

轩轩   有了互联网,实在太好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结交朋友,交流学习心得。

亮亮   我妈妈喜欢从网上购买商品,非常方便。但偶尔也会买到过期变质的商品。

铭铭   我觉得网络不好,网络交往有很多安全隐患,我就曾经因为轻信网友,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冬冬   我们在使用网络时,要合理利用网络,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1)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使用网络时,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023-11-29更新 | 6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这个电子时代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事物,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新闻、体育、旅游、音乐……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所以网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万能博士”。

材料二   小林说自从我便迷上了QQ游戏后,每天吃完饭我就会去玩一会儿游戏,就连作业都放到了最后才做,结果成绩就连连的下滑,最后妈妈迫不得已将电脑“没收”,这才把我从游戏这个“深坑”里拉上米。

材料三   2021年5月7日,某新闻报道,刚在银行办完业务,便接到理财推销电话:刚在网站浏览了买房信息,便接到房产中介公司的骚扰电话:刚给孩子报了课外班,便收到类似机构邀约短信…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网络是把双刃剑,请结合材料二谈谈网络存在哪些弊端(或危害)?
(3)针对材料三中的现象,就网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你的建议。
2022-10-21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