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遵守社会规则 > 做守法的公民 > 预防犯罪 > 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9 题号:16380004

16岁的刘某某,父母离异,父亲常在外打工,疏于对刘某某的管教,刘某某由经常旷课到后来退学在社会上浪荡。后因无钱上网打游戏,竟多次盗窃铜芯电缆和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1)材料一中的刘某某违反的法律是什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2)在我国,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做一个守法公民的重要前提。请你结合材料说一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3)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请你说说我国公民有哪些义务?(至少说出4项)。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推荐1】【法不可违,预防犯罪】

材料一:十七岁的中学生某多次持夺小学生对物,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材料二:中学生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逃学上网,家长和老师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他却置之不理。为了上网,他多次偷家长和同学的钱,后来因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材料三:中学生小宇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扳却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宇家无法支付诉讼费用。


(1)材料一中赵某的行为从违反的法律类别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材料二中的洪某从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上网发展到拦路抢劫,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3)根据小宇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如果你是小宇的同学,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2020-06-10更新 | 79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职校16岁学生林某,自从结识了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便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夜不归宿,经学校多次教育,仍不思悔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毕业后,林某因盗窃财物被警方拘留。后因绑架勒索,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1)指出上述案例林某的行为中,违纪、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分别是哪些?
(2)分析“林某绑架勒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的违法行为有什么特征?这种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
(3)林某最终走向犯罪道路说明了什么?
(4)案例给我们哪些警示?
2019-12-25更新 | 31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易 (0.85)

【推荐3】信息一   刘某某、王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销售假冒伪劣口罩,销售金额达24.9万元。2020年2月28日,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六万元: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四万元。

信息二   漫画《擅自逃脱隔离》(见图)。



阅读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信息一中的刘某某、王某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请结合案例和所学知识写出判断依据。
(2)请你用自由与规则相关知识,说明信息二(漫画)中擅自逃脱隔离者的行为是错误的。
2021-10-28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