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富强与创新 > 踏上强国之路 > 走向共同富裕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17996345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古代经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习习清风。
习总书记用典相关知识链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范例: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治国有常民为本。 ①      ,是党的奋斗目标。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②      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弘扬和培育以 ③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下图是我国一些重大航天工程的名称,它们生动形象,极具中国气派。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发自内心的感受。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1】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聆听主席的新年寄语,品味其中的意味,汲取其中的智慧,感受其中的力量。

节选一节选二节选三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简要解读以上节选贺词。
2024-02-10更新 | 16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2】以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

“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针对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更挚热的“民生温度”。

“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福祉念兹在兹。

(1)你从上述“民生温度”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至少两方面)
(3)你认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举例说明)
2023-12-04更新 | 37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坚定向前。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新质生产力”:何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2024年两会,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必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等等。

(1)请从创新的角度,分析“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原因?

材料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聚焦新质生产力,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即要立足科教大省等省情实际,着力解决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双向发力的问题,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区域共兴与城乡融合,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促进协调发展的战略牵引、加快推进五区共兴;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重点是夯实绿色发展的绿色基础,做强绿色动能;持续用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特别是要着力打通束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不断形成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优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等。

(2)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举措对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   119日上午,“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张志清等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歼-20飞机研制团队等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3)表彰先进、崇尚科学,请你创作两条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宣传标语。
2024-05-01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