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遵守社会规则 > 做守法的公民 > 法不可违 >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031057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材料二   中学生刘某放学路上检到一部价值1000元的手机,拒绝归还失主。

材料三   某县八年级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学校附近多次对学生和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0元。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违法行为分别是何种违法行为?
(2)材料三所反映的违法行为是何种违法行为?它与材料一、二中反映的违法行为有哪些不同之处?
(3)从自身角度思考,导致材料三中阿斌等三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因素有哪些?
(4)作为法治社会的合格中学生,我们应从三则材料中吸取哪些教训?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透视现象明理导行】
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漫画一中学生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漫画二中学生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2)请你对两幅漫画中未成年人的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评析。
2023-02-01更新 | 36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

2023年12月21日,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公益诉讼案,涉及自媒体博主郭某某等三人在短视频中侵害革命英雄肖像、名誉和荣誉一事。法院最终判决三被告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15万元公益损害赔偿金,用于英雄烈士纪念、缅怀、弘扬及保护等公益事项。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1)案例中三被告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2)结合材料,运用法治与德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出台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必要性。
2024-06-01更新 | 13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班道德与法治课课前设置了“法治播报”环节,下面是同学讲述的两则法治新闻。

新闻一   2021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查明,全国知名网络主播黄某,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依法对黄某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新闻二   2020年9月,苏某因驾车并线问题与王某发生纠纷,后苏某超速驾驶追逐王某车辆,多次故意并线、急刹车,还向王某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泼洒咖啡,遮挡王某视线,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苏某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对以上“法治播报”做新闻点评。
2022-01-26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