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遵守社会规则 > 做守法的公民 > 法不可违 >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06789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陈某“经常偷窃财务”和“拦路抢劫”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2)面对歹徒行凶,我们青少年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3)在生活中,有同学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却不知道如何维权,请你帮帮他们。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法育未来   呵护成长】

材料一   2020年11月1日,桂林市平乐县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一女孩跪地被三人掌掴,该事件发生过程被目击者用手机拍下视频并经过网络传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11月2日,警方通报,根据《治安管理法》规定,三名打人学生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

材料二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新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1)材料一中三名打人学生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2)材料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这一规定给我们未成年人哪些警示?
(3)遭遇校园霸凌等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2022-03-02更新 | 33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2】情境现场题

王老师在讲“法不可违”一课时,向同学们展示以下三个镜头。

镜头一:2022312日,网民杨某编造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报告,并截图在微信群传播。结果,杨某因编造虚假疫情,涉嫌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受到行政拘留。

镜头二:我有个朋友前几天在影楼拍了一套照片,后来发现影楼的人没有经过同意就把他的照片挂在店里展览,以招徕顾客。

镜头三: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制裁。


(1)镜头一和镜头二有哪些共同点?
(2)镜头三中王某的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你打算怎样预防犯罪,做守法的公民?
2022-08-22更新 | 61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新闻观察】

20228月,个别明星因借着流量光环大行违法犯罪之事,最终受到法律制裁:816日,吴某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犯罪批准逮捕;824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李某因发布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违法广告被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共计约88万元;827日,国家税务总局通

报,依法严肃查处郑某偷逃税案件,依法作出对郑某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的处理处罚决定。


(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吴某、李某、郑某的违法行为的类别。
(2)吴某等人受到法律制裁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材料二【探究解疑】

15周岁的学生强强无心学习,频繁到网吧玩网络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父母和老师对他进行管教,他置之不理。为支付上网费用,他多次对独行的小同学强行借钱、借手机,若遭到拒绝便用暴力手段迫使对方交出钱、物,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3)强强使用暴力手段,迫使对方交出钱财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并请说说判定的理由。
(4)为预防同学们走上与强强同样的道路,我们应该从预防一般违法做起,怎样做呢?
2023-12-17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