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文明与家园 > 建设美丽中国 > 正视发展挑战 > 当前我国的资源形势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 题号:2080056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四五”规划纲要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大任务。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能耗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0%,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材料二   近年来,贵州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政治站位高、措施务实有力、成效非常明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1)结合材料说说我国资源存在哪些问题?
(2)结合材料一,谈谈贵州省的做法遵循了我国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
(3)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三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1】2023年11月17日,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在黄河流域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鼓励、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的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消除黑臭水体。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措施是为了解决黄河流域资源环境面临的哪些具体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黄河流域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20238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保护黄河一直在线:928日,黄河流域(西安)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治理办公室在阎良揭牌;让青春与黄河相约,各学校绿色长征活动接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宁夏出台了《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
(3)综合上述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加强对黄河的生态保护。
2024-04-09更新 | 30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全社会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立法反对浪费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

虽然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农用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宜林地多、宜农地少,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态势。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餐饮浪费不仅意味着食物、粮食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反食品浪费的必要性?

▲反食品浪费法立法过程中,立法机关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


(2)在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的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何重要意义?

【践行光盘行动】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精神,需要多管齐下。一要靠宣传教育,摆事实、讲道理,触动思想,促成行动。二要靠监督约束,最重要的就是依靠法治的力量。江西省教育厅印发《江西省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其中要求,各级学校通过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光盘行动”有实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4)为了使“光盘行动”的宣传教育效果更好,请你为学校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021-11-21更新 | 96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较难 (0.4)

【推荐3】“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我们良法善治。

材料一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是针对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反浪费等作出原则性规定。对此,小明认为,我国粮食年年丰收,浪费一点也关系不大,不用大惊小怪。


(1)请结合所学知识,批驳小明的错误认识。

材料二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2)对此,有同学认为:通过德治就能解决“家事”,以法治形式变成“国事”小题大做!请你辨析。
2022-12-15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