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政治综合库 > 走进法治天地 > 法律在我们身边 > 法律保障生活 > 法律的作用
题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096936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告别“信息裸奔”】

法因时异,制随事迁。法治中国,正在路上。请你结合以下素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8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社会发展和百姓福祉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2021年8月在制定过程中,该法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请结合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告别‘信息裸奔’”的理解。
【严惩“违法违规”】

佛山市某公司擅自将顾客个人信息发布在网上,并提供电子版下载。公安机关针对此行为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并进行立案查处。市人民法院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判处该公司公开赔礼道歉,赔偿顾客损失。法官提醒,广大市民在看到相关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名单时,不能进行转载、传播,并呼吁新闻媒体如实报道,树立正确的法治文化导向。


(2)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法治的相关知识,对我市“严惩‘违法违规’”的内容进行点评。
【确立“法治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守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有何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十五周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后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短短几天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
(2)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1-08-17更新 | 31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7篇,1260个条文,覆盖每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各阶段的权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予以追究。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解读出哪些所学过的知识?
2023-05-18更新 | 84次组卷
分析说明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 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材料二   2019年7月18 H,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蒲 波受贿案,对被告人蒲波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 部财产;对蒲波受贿犯罪所得财物及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蒲波当庭表示服从判决, 不上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材料四   法治素养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并引导学生将法律意识践行到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3)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法律素养,预防违法犯罪?
2021-08-03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