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分层训练AB卷(安徽专用)
安徽 七年级 单元测试 2022-11-21 91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8年后,曹操又败给实力较弱的孙刘联军。两次战争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
2022-06-09更新 | 68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海南省华侨中学等两校中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 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       
A.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B.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事实
C.史料真伪应通过考古发现证明D.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真相
2022-06-17更新 | 109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分析,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据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分裂倾向的加剧B.均衡局势的打破
C.区域经济的发展D.局部范围的统一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清晰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2022-06-04更新 | 629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如下图是太原出土的北齐徐显秀墓的一个壁画。小高同学发现了一个细节:“有个小哥居然背着马扎!”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课下了解到这个马扎在当时叫“胡床”,并搜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椅子)。”

——《古今事物考》

“胡床,戎狄之器也

——(晋)《搜神记》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A.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B.徐显秀生活太奢华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晋朝人不喜欢胡床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6. 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衰亡的原因有
①统治阶级追求享乐,生活腐化成风   ②大封同姓王,酿成八王之乱
③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民族矛盾激化   ④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领域发展状况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
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D.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8. 建康城(下图)的建设遵循中国传统礼教制度,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范本。于4世纪初期将建康作为都城的皇帝
A.开启“王与马共天下”局面B.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C.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D.实施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2022-04-10更新 | 34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B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9. 《二十四史》中有十一部都是关于一段历史的,即一志二史八书:《三国志》《南史》《北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这段历史是
A.秦汉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五代十国时期D.宋元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