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阶段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广东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5-14 1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下表为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地区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
北方965149493459
南方11165257830
A.中央集权的加强B.民族交融的趋势
C.经济重心的南移D.中外关系的发展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 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B.江南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023-04-24更新 | 65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3. 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员就江南经济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④江西景德镇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4. 某班同学分组展开研究性主题活动,其中有一组展品如下,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唐代商业B.唐代手工业C.宋代商业D.宋代海外贸易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1974年夏天,一艘沉没在泉州湾后渚港的宋代木帆船被发掘出来,它立即在考古界引发轰动。沉船出土物和科学考证表明这是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运载着大量香料药物及其他商品从东南亚归来。假如你穿越到当时成为江浙富商运货远航,以下物品不可能被装载的是(     
A.福建茶叶B.景德镇的瓷器
C.指南针D.铁木真的马鞍与马镫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列谣谚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A.兼容并蓄、开放进取B.平民化、兼容性
C.阶级矛盾日益缓和D.重文轻武风气渐浓
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东京梦华录》曾如此记载北宋时州桥的样貌:“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2021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汴河故道两岸发现了绵延数十米的巨型海马瑞兽石壁浮雕。这说明(     
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C.考古研究必须以历史记载佐证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2023-04-23更新 | 242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交子 ②瓦子 ③互市 ④岁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9. 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D.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2022-11-30更新 | 132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0. 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C.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D.科举制在南方发展较快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忽必烈还在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为他讲解三纲五常、诚意正心之说;姚枢为他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这种状况(     
A.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B.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C.阻碍中原制度文化的发展D.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下图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史实”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史论”是对历史的解释和评价。属于“史论”的是(     
A.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C.陆秀夫、文天祥等人开展抗元斗争。D.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B.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
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D.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2023-04-19更新 | 382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浦城县荣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单元测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回族B.女真族C.畏兀尔族D.藏族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8. 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2023-04-26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9. 2022年虎年除夕央视春晚,一幅《千里江山图》,一舞《只此青绿》,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道德经》B.司马光--《史记》
C.宋应星--《农政全书》D.关汉卿--《窦娥冤》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A.千古一帝秦始皇B.一代明君唐太宗
C.黄巢起义D.王安石变法
2023-04-20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1. “明清两代六部位高权重,不仅因为经过隋唐和宋元四朝的实践,完全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还因为朱元璋……,不再有中间环节。六部直属皇帝,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当然与隋唐不可同日而语。”“不再有中间环节”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     
A.分封制B.丞相制度C.行省制度D.郡县制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2. “唐时,考官和士子交通,还在所不禁……晚唐以后,规则逐渐加严,禁怀挟和糊名易书等制度,逐渐兴起。明清继之,考试关防,日益严密。”这体现的科举制的特点是(     
A.自由报考B.分科取士C.稳定延续D.注重公平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3. 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C.文成公主吐蕃和亲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2023-04-17更新 | 282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4. 明代宦官魏忠贤被宠信时,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下一任皇帝继位后,魏忠贤却被治罪,最终自缢而亡。这反映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宦官拥有决策权D.宰相制度被废除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5. 明朝的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政府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     
A.使科举考试绝对的公平公正B.严重制约社会的创新精神
C.推动了明朝教育事业的发展D.不利于制定统一评分标准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史料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岛,“岛内居民行使中国历代铜钱,而人多喜爱中国青花瓷器……则以铜钱买易。”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       
A.宣扬了明朝的国威B.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中国同所经各国的经济交往D.掀起了各国回访中国的热潮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7.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祖法儿以下诸夷,多有自古未通者’,出于对中国的敬慕,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材料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     
A.开辟了新的陆上交通线B.促进了中外交往
C.发展了明朝的海外贸易D.规模空前的浩大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8.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列诗词中,反映明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是(     
A.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C.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9. 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1.郑和下西洋
2.成继光抗倭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A.盛唐气象B.元朝的统治
C.明朝的对外关系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这段歌词中的“MACAU”在历史上被哪个国家的殖民者攫取(       
A.英国B.日本C.葡萄牙D.俄罗斯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1. 某学校七年级同学在学习某个时期的内容,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
宋代海外贸易
2
元朝交通路线图
3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任务一:通过研究学习,请同学们给上面三幅图片定个主题。
(2)任务二: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实现远航。
(3)任务三:指出其反映历史现象的共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三者的共同作用。
2023-05-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阶段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2. 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题33图,简述唐朝前期边疆少数民族的名称(至少列出三个)及管辖西域的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33.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北宋都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市交易,三鼓之后还可交易,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三   南方印象

同学们收集到的文字资料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东南)足以裕国。”

——【北宋】范祖禹《宋史》

“东南今为国家根本之地。”

——【北宋】张守《毗陵集》

“国家根本,全赖于东南。”

——【南宋】黄公度

宋朝流行谚语:“苏湖(常)熟,天下足。”

材料四   循史探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结合材料二归纳商业活动有哪些特点。
(3)根据“南方印象”可提炼出什么结论?依据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循史探因”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
2023-05-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阶段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0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20.8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30.94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宋)  手工业兴旺的表现(宋)单题
40.85宋代商业单题
50.65海外贸易的兴盛(宋)单题
6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7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
80.65纸币的出现及作用  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90.65国际大都会长安  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100.85崇学风气的盛行(宋)单题
110.65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20.65行省制度单题
13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40.65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50.65隋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60.85行省制度单题
170.65元朝民族融合单题
180.8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单题
190.85元曲单题
200.65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单题
21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220.65科举制的完善(唐)  八股取士单题
23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24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250.65八股取士单题
260.65郑和下西洋单题
270.85郑和下西洋单题
280.65戚继光抗倭单题
290.65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租占澳门  郑和下西洋单题
300.65葡萄牙租占澳门单题
二、综合题
310.65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郑和下西洋
320.65唐朝的民族政策  行省制度  加强君权的措施(明)
330.65经济重心南移  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宋)  宋代商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