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河南 九年级 二模 2023-06-27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史学热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有三千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历史曾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浓缩,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材料意在说明河南(     
A.物阜民丰,鼎盛梦华B.生机勃勃,昂扬进取
C.历史悠久,地位重要D.繁荣开放,欣欣向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这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其起因当然与战国时代的列国纷争有关。为了避免再度出现那种状况,秦始皇用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分封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材料描述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郡县制C.行省制D.统一度量衡
2023-06-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该书作者是(       
A.贾思勰B.祖冲之C.宋应星D.徐光启
2023-06-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张伟所在的小组在进行研究型学习时,搜集到下面四副历史图片,这些图片共同呈现了(       
   
A.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繁荣开放的封建社会D.政权的对立和民族交融
2023-06-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宋代,社会上有句流传很广的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名将曹翰也愤然写下《退将诗》,在太宗面前大发牢骚:“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由此可知,宋代的治国方针是(       
A.守内虚外B.中央集权C.分化事权D.重文轻武
2023-06-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下表是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开凿情况,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       
开凿时期河道特征运河的起止点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其地理方位成“弓”形。涿郡—余杭
元代大运河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八年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朝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其地理方位是“弦”形。大都—杭州
A.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B.展现了民族的凝聚力
C.反映古代统治中心的变化D.连接了中外经济交流
2023-06-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爱国主义诗人郁达夫曾写道:“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该诗主要赞颂了该历史人物(       
A.抗击外来侵略B.收回宝岛台湾C.宣扬我国国威D.巩固民族统一
2023-06-25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不断削弱B.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商品经济的逐渐衰落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9.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这里的“符合历史潮流”是指(       
A.走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起到了思想启蒙历史作用D.有效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度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0. 长征开始以来,红军作战一次次失利,湘江之战既像催化剂,又是一次借鉴。这次惨败的血的教训使广大红军战士对王明路线产生了怀疑、不满,他们要求改变领导层、改变当时的军事路线。可见,遵义会议召开的动因是(       
A.毛泽东的个人力量B.当时军事形势的好转
C.广大红军战士改变被动局面的要求D.国内实际局势的发展与改变
2023-06-25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下表反映了1918年—1920年中国工人罢工的工人数量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年份有报道的参加罢工工人总数有报道的罢工平均参加人数
1918年6455538
1919年915203520
1920年461402428
A.国民大革命推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D.京汉铁路罢工影响
2023-06-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下图是反映的我国建国初期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占比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国家性质的根本变化B.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实现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展开
2023-06-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