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陕西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1-12 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关税主权是一个国家是否主权完整的体现,但是在近代,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下表反映了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状况,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政治学说

自然科学

生产技术

其他

1860—1899

22.16%

29.19%

40.54%

8.11%

1902—1904年

61.02%

21.09%

10.55%

7.34%

A.洋务运动兴起B.民族危机加深
C.中华民国建立D.鸦片战争爆发
2024-01-10更新 | 3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上述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根除了国民封建思想D.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梦想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4.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2023-06-19更新 | 61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A.1945年B.1924年C.1937年D.1921年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D.打败日本侵略者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民主人士章乃器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材料中“形势突然逆转”是由于(     
A.日本发动七七事变B.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C.张作霖被日本炸死D.张学良“改易旗帜”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27年,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革命的希望”是指(     
A.护国战争的胜利B.二次革命的爆发
C.人民军队的建立D.武昌起义的成功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了(     
A.黄花岗起义B.“一二·九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华北自治运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全民族抗战的开展B.局部抗战的开始
C.回民在抗战中的作用D.国防力量的提升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战争。下列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百团大战       ②武汉会战       ③淞沪会战       ④中共七大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摘编自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自相残杀)?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变,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编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材料三:

“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

——蒋介石

“蒋氏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这是很好的……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的三大政策。
(2)材料二中“陕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共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曾提议“上山”,“上山”意味着毛泽东主张将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边界偏远农村地区转移。1927年9月湖南长沙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新境界。

——摘编自王红霞《精准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材料二: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由于连续作战,苏维埃政府的日常开支加上战争费用,早已入不敷出。中央苏区连续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经费空缺,此时中央苏区人口已下降到两百万人,人力资源也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这一切预示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更严峻的困难,这促使临时中央匆忙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

——摘编自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材料三:

遵义会议会址

陈云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蒋建农《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材料一中毛泽东率领部队拉开中国革命从城市“向边界偏远农村地区转移”、建立根据地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3)遵义会议于哪一年召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5.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抗战序幕】

材料一:

日军占领沈阳

中共中央通电金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
【正面战场】

材料二: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29万人,伤亡、失踪5万余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摘编自《抗战经典战例:台儿庄大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敌后战场】

材料三: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3)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并取得重大胜利有何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
【抗战胜利】

材料四:(抗战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国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四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4-01-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代史
1,2,3,4,5,6,7,8,9,10,11,12,13,14,15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鸦片战争的影响单题
20.65马关条约、瓜分狂潮单题
30.65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单题
40.65五四运动单题
5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单题
60.65北伐战争单题
70.65国民革命失败单题
80.65南昌起义单题
90.65八七会议单题
100.65抗日救亡运动 单题
110.65国共合作抗日的两个战场及取得胜利的战役  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单题
120.65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单题
二、综合题
130.65国民党一大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40.65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遵义会议
150.65九一八事变  台儿庄战役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