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江苏 八年级 期末 2024-03-17 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正以“崇尚英雄气概·传承民族气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陈词:“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A.郑成功B.林则徐C.左宗棠D.李鸿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如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某一条约内容时的摘录表,该条约的影响是(     
1.开天津为商埠
2.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发展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有识之士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D.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24-03-1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阶级基础B.斗争方式C.失败原因D.斗争对象
2023-06-25更新 | 86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说:“最近的战斗使北京许多街区毁灭。北京被占领之后头3天公开允许的抢劫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英军的抢劫是相当有制度的……日本军的战利品必须上交国家……俄军的抢劫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东西被扔得乱七八糟;法国在抢劫方面也不落人后。”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发生后(     
A.允许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C.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了D.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被侵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     
A.成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观察下列图表,导致各项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
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在20世纪初访问中国时说:“(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为了实现杜威所说的社会转型,中国必须(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思想觉悟D.民主共和,责任内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     
A.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
C.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D.认识到团结同盟者的重要性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人民解放战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某班筹办一期“永远的怀念——走近毛主席”为主题的展板,所选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田会议   ②三湾改编   ③井冈山会师   ④秋收起义
A.④②③①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所述史事反映的会议(     
A.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B.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指明中共战后奋斗方向D.保证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个伟大事件,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所展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乃至我们民族英勇奋斗的不竭的精神源泉。”材料中所评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
C.《八一宣言》D.《国共合作宣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南京大屠杀”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A.侵华日军自拍的在南京屠杀平民的照片
B.多次获奖的电影《南京!南京!》
C.历史学家张纯如出版的作品《南京大屠杀》
D.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程瑞芳的日记本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抗战老兵杨再和老人回忆一次战役时说:“命我军赶赴徐州听命。车抵徐州车站,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派车来接……部分行至车辐山下车,我师王铭章旅失去联络,……遭遇敌军伏击,伤亡颇大。”该战役的重要意义是(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C.标志着日军速亡中国战略的破产,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提高了新四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中记述了某一军事行动:“这是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也正是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日前夜。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做礼’的口号声中,我旅指战员有序地登船。”该军事行动(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基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1947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等,以乡或村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均田免赋B.耕者有其田
C.减租减息,交租交息D.打土豪,分田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与上述评价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023-12-28更新 | 137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靖江市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下图中五条线分别代表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请选出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线是(     
A.①B.②C.③D.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下列文化艺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A.齐白石——《愚公移山》B.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C.冼星海——《黄河大合唱》D.鲁迅——《阿Q正传》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1. 中国各个阶层的先进代表人物为改变中国备受欺凌的状况,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材料三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四   这场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然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三个企业或学堂出现在近代哪一次运动中?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请结合史实,说明甲午战后梁启超等人在政治上的探索是什么?探索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提到的是哪一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运动的历史意义。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每个阶段的工人运动都打着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工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民革命”的原因。
综合题 | 适中(0.65)
23.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诞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二   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的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孙伟《上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材料三   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人民群众自发地起来做革命队伍的“靠山”,积极支援和协助红军作战,不少民众还参加了红军队伍。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构筑起坚不可推的御敌长城,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

——赵周贤、刘光明《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材料四   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自己动手、半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是延安的党员干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政治本色。

——《延安精神是值得永远弘扬的革命精神》

(1)材料一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指哪一事件?为什么说它“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井冈山道路是什么?分析这一道路给中国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指出“战略转移”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哪些“强大的敌人”?根据材料四,概括延安精神的内涵。
综合题 | 适中(0.65)
24.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国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举例说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36年为了使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对国共关系的变化有何重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国民党政府在全国的反动统治被推翻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出什么启示?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2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林则徐虎门销烟单题
20.6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单题
30.65太平天国的兴衰  义和团运动单题
40.65辛丑条约单题
50.65中华民国的创建 单题
60.65二次革命和军阀割据单题
70.6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单题
8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单题
90.65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失败  南昌起义单题
100.65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单题
110.65遵义会议单题
120.65抗日救亡运动 单题
130.65南京大屠杀单题
140.65台儿庄战役单题
15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单题
160.65挺进大别山单题
170.65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单题
180.65平津战役单题
190.65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200.65近代音乐和美术成就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洋务运动的评价  戊戌变法的经过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
220.65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3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长征胜利  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
240.65北伐战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重庆谈判  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