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海南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7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士族衰落
·民族交融
·北强南弱
·渴望和平
·杨坚建国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2022-04-09更新 | 325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八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3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血缘B.门第C.才学D.军功
2023-07-05更新 | 350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古代某伟大工程有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的誉赞,此处所指为(   
A.秦长城B.大运河C.缫丝机D.明故宫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北抵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     
A.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B.防洪灌溉,促进农业发展
C.巩固隋朝的统治D.促进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如下图中的货币分别是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都
A.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B.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C.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D.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2019-05-19更新 | 99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作业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宋仁宗在庆历年间,赐辽使八字,曰“南北两朝,永通和好”。“澶渊之盟”所确立的宋辽“兄弟”相称的称呼,也被宋真宗和辽圣宗的后继者延续百年有余。这说明澶渊之盟后(     
A.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B.辽宋的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
C.辽宋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D.辽宋的军队力量都不断加强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7. 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政治对立B.文化交流C.经济往来D.军事冲突
2022-07-12更新 | 62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榷场的存在(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B.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C.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下表观点为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由此可见(     
观点观点来源
锐旅怀忠节,群胡窜北荒。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维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撰《北征回銮诗》
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苏轼《东坡应诏集》卷一策略二,作者为北宋中期文学家、高级官员
以屈辱换取苟安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1941年
对辽宋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历史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2008年
A.认识历史并没有确切定论B.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
C.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2021-05-05更新 | 1002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七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元朝在漠北设立宣慰司都元帅府既管军、也管民;云南行省下辖路、府多用当地土官世袭任职;吐蕃则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这些措施(       
A.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B.源于蒙古的固有制度
C.主要沿用了前朝做法D.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