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8 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1949年9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中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据此可知,这次政协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B.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C.确定党的奋斗纲领D.讨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国土地法大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     
①政治协商       ②执政兴国       ③民主监督       ④参政议政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上述语句中的“新”首先是指(     
A.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结束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
C.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D.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5.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人民而言,它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事件发生在(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截至2023年底,韩国共向我国归还了938具志愿军遗骸。此情此景又让我们想起了70多年前的那场令人难忘的战争。“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     
A.黄继光B.邱少云C.董存瑞D.罗盛教
2024-04-0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美国外交史上的“诸葛亮”基辛格在《论中国》的书中写道:“这场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战争,虽说美国没占到任何便宜,但是也没彻底输;中国则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反观苏联才是最大的输家。”材料中评价的“战争”(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促进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军事强国D.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主所有制,确立了农牧民的个体所有制度、广大农奴分得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废除了农奴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千百年来被当作“会说话的牛马”的农奴和奴隶、挣脱了身上的锁链,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自己命运和西藏社会的主人。材料叙述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C.西藏民主化改革的历史影响D.土地改革完成的历史影响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9.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实质D.作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下表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数据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出(     
类别粮食棉花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8.748.8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14.126.512.5
A.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明显B.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1. 费正清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中写到: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到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材料中的“政治上的成就”是指(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2.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它的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1951—1955B.1952—1956C.1953—1957D.1954—1958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一五计划”期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材料中的“★★”的内容是(     
A.美国B.印度C.德国D.苏联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下列属于“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4-08更新 | 4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20世纪50年代,一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段话相关的历史史实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解决农村新的矛盾”而采取的措施是(     
A.进行土地改革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免除农民苛捐杂税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中央国务院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下图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统计数据。由此可知(     

A.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B.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
C.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D.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材料中的“政策”是指(     
A.和平赎买政策B.廉价收购政策C.无偿没收政策D.股份分红政策

二、识图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图片反映真实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它的设计者是谁?图2的歌曲是在什么会议上正式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图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结合所学分析它的象征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穿戴图4袖标的人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图5是中国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他见证了哪部法律文献的诞生?

三、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产品名称单位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苏联美国英国
原煤公斤83.0761.03498.04938.09.242.159.5
生铁公斤1.784.4244.5165.949.6143.897.6
公斤0.995.3376.3255.2105.8418.1283.6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为此我国采取了哪一行动?
(2)根据材料二中图相关信息,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什么?成功实现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巨大成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的数据,结合材料一和二,谈谈你如何看待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23. 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性质之变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追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材料二   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毛泽东主席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三   观察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典礼”的具体时间(年月日都要写出来)。“典礼”发生后,中国进入什么历史时期?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图所反映的事件的实质。并分析它产生的历史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的探究,谈谈你的启示。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识图题
1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现代史
2
中国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单题
20.8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单题
3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单题
40.6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单题
50.85西藏和平解放单题
60.85抗美援朝单题
70.65抗美援朝单题
80.65西藏和平解放单题
90.85土地改革单题
100.65土地改革单题
110.85土地改革单题
120.8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130.6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140.6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150.8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单题
160.6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单题
170.65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单题
180.6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单题
190.65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单题
200.6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单题
二、识图题
21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抗美援朝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三、综合题
220.6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23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