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5-05 4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A.隋朝统一的条件B.赵州桥的艺术特点
C.科举制创立的作用D.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023-06-20更新 | 89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 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
A.科举制B.郡县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
2024-05-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相吻合的是(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C.创立殿试制度选拔人才D.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2024-05-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曲辕犁、筒车和唐三彩
●“天可汗”和唐蕃和亲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和《弈棋仕女图》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白居易
A.贞观之治B.贞观遗风C.开元盛世D.盛唐气象
2024-05-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朝某位皇帝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史实能够印证他这一说法的是(     )
A.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B.武则天时设置北庭都护府
C.唐玄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D.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
2024-04-20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小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了一张残缺的地图,下方空白处应填上的信息是(     

                       _________形势图
A.三国鼎立B.五胡十六国C.魏晋南北朝D.五代十国
2024-05-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7. 官士墩中学七年级1班进行寒假“历史嘉年华”的海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民族交往”。下列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唐蕃会盟D.遣唐使
2024-05-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A.城市布局对称B.商业贸易繁荣C.建筑水平高超D.市民文化兴盛
2024-05-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9. 唐朝时期,拔河在宫廷和民间都大受追捧,一些妇女也喜好,参与人数规模空前,竞争气氛极其浓烈。这体现出唐朝(       
A.开放的社会风气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多彩的文学艺术D.频繁的中外交流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0. 回顾历史,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以下是哪一人物诗歌的主要特点(     )
●浓厚的主观色彩 ●丰富奇特的想象
●清新明快的语言 ●豪放飘逸的风格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清照
2024-05-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1.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下表空白处应正确填写的内容是(       )       
皇帝措施
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A.汉武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玄宗
2024-05-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如下图文物出土于唐代墓葬,这些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  )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黑人俑
A.开明的民族政策B.高超的制造工艺C.广泛的中外交流D.繁荣的商品经济
2024-05-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宋代在地方设知州为长官,又设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知州必须和通判共同签署。通判常与知州争权,以致“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宋代设计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D.促进经济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宋真宗时期,文官调任“京朝官”的磨勘(考核)年限是三年,而武将却是七年;宋仁宗时期规定,官员若犯赃罪(也就是贪腐),文官的磨勘期延长至七年,武将则为十年。这体现了宋朝
A.优化官员结构B.重文轻武政策C.发展科举制度D.加强思想控制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5. 【从大运河看隋朝的繁荣】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成为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以前,淮河以南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显富庶。隋朝建立后,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经济。隋炀帝时国家财力充盈,遂下令开凿运河。

——摘编自袁刚《隋炀帝传》

材料二: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南北社会政治经济的交流,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加强联系。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三:隋朝大运河建设中充分利用之前留下的河道,并依据自然水道疏浚而成,运用智慧和科技的力量,解决了面临的地形高差、水源控制等诸多难题,仅仅六年时间就全部完工。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大运河开凿的背景?

材料四:运河通航后,沿运河两岸兴起了杭州、扬州等商业都市,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张强《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

材料五: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南北分离的局面使得大运河成为了维系帝国统治和国防安全的大动脉。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的粮食、赋税等输送到北方,为都城供给“养分”,运河因此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方面的功能,然而其军事上的重要性并未因此而降低,反而有所提升。

——侯杨方、陈熙《千年运河:中华帝国的军事大动脉》

材料六: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文明,作为科举时期最重要、最便利的交通方式,对人才流动、沿河贡院及沿河家族发展都有着巨大影响。

——吴士昌《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大运河文明传承》

(2)依据材料四、五、六,概括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2024-05-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16. 【从史料看历史】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遗址、遗迹等,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地图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文书等等。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②《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
画面描绘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③玄奘口述,弟子记录而成的《大唐西域记》

(1)将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写序号,多选不得分)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_
(2)请你在这三种史料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讲解词。(要求:语言简洁,能准确介绍史料呈现的信息,信息呈现尽量全面,有具体史实做支撑。)
2024-05-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经开区官仕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制度创新与完善】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

材料二   宋朝逐渐形成了轻门第、重才学的观念,基本上杜绝了仕宦大族之家把持科举的现象,不论出身贫贱高低,均有可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宋朝考试规则的完善也促进了社会公正、平等意识的形成。试卷经弥封、卷录后,除所反映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三   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把门下省和中书省迁出禁中,使他们成为国家政权机关……到了唐朝,中央逐渐形成了分层决策的机制,而且最高决策也是由皇帝和宰相共同完成,最终形成了群体决策。

——摘编自吴宗国《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呈现什么趋势?这一趋势与哪一选官制度的推行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社会价值观变化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群体决策”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有什么特点?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4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20.8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完善(唐)单题
30.65贞观之治单题
40.65盛世经济的繁荣  唐与吐蕃  李白的诗  杜甫、王维和白居易的诗单题
50.65唐朝的民族政策  唐与吐蕃单题
60.8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70.85唐与吐蕃单题
80.65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90.65衣食住行与精神风貌单题
100.85李白的诗单题
110.85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单题
120.65国际大都会长安单题
13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14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二、综合题
150.65大运河的开通
160.65唐与吐蕃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170.65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贞观之治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