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湖北 九年级 三模 2024-05-21 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考古学是探寻中国文明起源的一种方法。中国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     
A.统一性B.凝聚性C.多元性D.稳定性
2024-06-05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及其对统一的执着,不仅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版图扩大与国家统一,更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下史实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秦汉统治者派兵北击匈奴
B.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C.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南宋与金以淮水一大散关为界形成对峙局面
2024-06-05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钟祥市2024年5月中考一模调研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海外华人》记载了郑和对明仁宗的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A.率领船队扩大了对外贸易B.洞察东南沿海边疆的危机
C.践行天朝上国理念下西洋D.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下面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史实是(     
A.社会风气开放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D.文成公主入藏
2024-04-29更新 | 10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丹江口市中考适应性训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5.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其意图是(     
A.振兴洋务B.倡导变法C.批判孔教D.维护共和
2024-05-06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分析以下表格所反映的现象,这从本质上说明当时中国(     
1950年1954年
全国粮食总产量1.32亿吨1.63亿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239.4公斤285.2公斤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
2024-06-06更新 | 12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2024年1月,央视网评审并公布了2024(甲辰)年春联征集十佳、百佳春联作品。某同学以此为契机,收集整理历年春联。其中一副上联为“大锅饭年年亏款”,下联是“承包后岁岁余钱”,独缺横批。你认为该对联的横批应是(     
A.农民解放B.多快好省C.开放则兴D.自主经营
2024-04-01更新 | 206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8. “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评价的应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21-06-28更新 | 115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9.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由此可见,古巴比伦(     
A.法律对近代西方产生影响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法律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法律程序相当完备
2024-05-06更新 | 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0. 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在专利制度下,法律保障人们对创新成果的独占。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专利制度增加了人们创新的热情,英国出现技术创新高潮。英国的专利制度(       
A.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导致英国出现垄断组织
C.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D.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11. 下图取材于某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对农奴获得“如此自由”理解正确的是(       

   

A.共同分享土地、权力和财富B.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仅仅指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2023-08-04更新 | 87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2.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较量。俄国只能用帆船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由于缺乏铁路,俄国只能用大车拉军需品……1825—1855年俄国爆发了500多次农奴暴动。”导致俄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的严重阻碍B.沙皇政府腐败软弱
C.俄国工业比较落后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023-06-29更新 | 83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历史真题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3. 【四大发明】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竹和简牍,远在商代已然如此。古人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竹木可就地取材,缺点是太笨重,也有用帛代替简牍的,但丝织物价昂贵。这些情况促使我国发明了纸。西汉的纸面粗糙不平,大约只用作包装材料。到了东汉前期,在蔡伦的主持下,造纸技术出现了一次飞跃。

——摘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材料二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英国培根《新工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我国改进造纸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2024-05-06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思考,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同时发奋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篇章。甲午战后百年间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但它绝不能容忍别人对它的肆意侮辱和欺凌,一旦认识到存在的严重危机,便会万众一心地奋起前进,这便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一个新的起点”的原因。以20世纪初的一例史实说明“民族的精神”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2024-06-06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钟祥市2024年5月中考一模调研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5. 【小钱币,大历史】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半两钱。公元前118年,汉武帝铸五铢钱。621年,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1023年,北宋设置益州交子务。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铸造货币材料发生的变化,并从政治角度简析秦皇汉武改革币制的共同作用。
(2)钱币上印刷本国著名人物是惯例。选择材料二中的一张纸币上的历史人物,说明选取该历史人物的理由。
2024-04-23更新 | 7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16.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两个辛丑,两种底气,两个脊梁。

图片说明:2021年,农历辛丑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面对一贯强权霸道的美方代表,我方代表硬气发言,美国没有居高临下同中国人说话的资格,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请你认真阅读图片及说明,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结合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29更新 | 6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丹江口市中考适应性训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综合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4
世界古代史
5
世界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河姆渡人  半坡人单题
20.65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单题
30.85郑和下西洋单题
40.65唐与吐蕃单题
50.94戊戌变法的经过单题
60.65土地改革单题
70.6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80.4五四运动单题
90.85古巴比伦单题
100.4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开始标志单题
110.65俄国农奴制改革单题
120.65俄国农奴制改革单题
二、综合题
130.65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火药发明与使用
140.65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五四运动
150.6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武帝的经济措施  纸币的出现及作用  南北战争的影响
三、论述题
160.65辛丑条约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