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二模 2024-05-26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他们从自然界取来火种,烧烤食物、照明、御寒。”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经典古籍《韩非子》的描述B.燧人氏的神话传说
C.龙骨山发掘出的烧骨和灰烬堆D.根据现实生活经验的推测
2023-06-11更新 | 97次组卷 | 7卷引用:第02讲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七年级历史暑假精品课(部编版)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学派关系图,从中可以看出(     

A.战乱导致士人四处游说B.孔子是传统思想的源头
C.诸子百家在争鸣中互鉴D.儒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2024-04-17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秦朝统一后推行户籍制度,凡男子均须向政府申报年龄,至成年即载明于户籍,以备国家征发徭役;迁移须经官府批准后登记。还令百姓申报土地面积,作为收租的依据。这些措施的实施(     
A.标志着皇帝制的建立B.强化了对民众的控制
C.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说明郡县制的建立
2024-06-12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2024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发布了悬泉汉简的最新发现。悬泉汉简出土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悬泉置遗址,共计2.3余枚,记录了汉代驿站一一悬泉置的“使者相忘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悬泉汉简见证了(     
A.政治制度的完善B.丝绸之路上文明互鉴
C.人口大规模迁徙D.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
2024-06-12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有学者认为:北朝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构成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三国鼎立的形成B.西晋的短暂统一
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江南地区的开发
2024-05-05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个“唐宋变革期”。唐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转折点在唐朝。下列史实可用于支撑该观点的是(     
A.科举制正式确立B.完善三省六部制
C.景德镇成为瓷都D.方田均税法推行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7. 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
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2023-06-24更新 | 157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海外华人》记载了郑和对明仁宗的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推断郑和(     
A.积极拓展对外贸易B.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
C.遵循天朝上国理念D.洞察东南沿海地区的危机
2024-06-13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9. 明朝时,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苏州是著名的丝织印染中心,蜚声中外;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这说明当时(       
A.手工业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不断加强
C.农村自然经济受到猛烈冲击D.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2023-06-21更新 | 79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1840年以后,民间涌现出《朔方备乘》《东北边防辑要》等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其中主张无论是“筹边”“谋防”,亦即了解“边情”。材料表明(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B.地理科学研究开始兴起
C.主权意识日益增强D.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
2024-05-06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1. 1895—1900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五亿二千万元,比1894年之前五十年的总和还多三十倍;外资新办工厂达933家,为之前几十年总和的九倍。以上变化说明(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列强完全掌控中国经济命脉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2024-04-30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下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一组资料。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内容是(   

A.西方科技的引进B.风俗习惯的变化
C.民族意识的觉醒D.实业救国的实践
2024-06-12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与下图形势直接相关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论持久战》
C.《论联合政府》D.《论十大关系》
2024-06-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4.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淞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台儿庄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022-06-22更新 | 79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如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     

A.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B.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C.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D.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在三年困难时期,安徽一些地区的农民自发搞“包产到户”,1961年安徽省委在调查后进行了试点和推广。甘肃、浙江、四川也进行了自己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普遍增产,效果很好。此材料反映出地方政府(     
A.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B.彻底纠正农村左倾错误
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没有贯彻执行八字方针
2024-06-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许多正准备在东南亚国家投资的商人,听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情况后,纷纷改投深圳,在台湾影响较大的西陵电子、普腾电子等大中型企业的董事会也来到深圳考察投资环境。这反映了(     
A.设立经济特区的必要性B.加入WTO扩大了开放
C.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D.外商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