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全国 八年级 课后作业 2018-03-07 21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 下图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得到飞跃的根本原因是实行(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 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有企业改革
C.大中型企业改革
D.小型企业改革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农业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
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85年--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实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022-04-02更新 | 21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D.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2019-01-30更新 | 27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潍坊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感慨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1978年小岗村村民的梦想是
A.建成小岗经济特区B.中央进行经济救济
C.实行分田包产到户D.建立农村乡镇企业

二、判断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判断题 | 较易(0.85)

11.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应民心,得民意,故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可阻挡,不可抗拒,迅速普及神州大地。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把它称之为“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其意义不限于农村,它使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道路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C”。

(1)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人民公社的弊端,解放农村生产力。______

(3)中国农村改革让农民重新拥有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______

(4)中国农村改革由于顺民心,得民意,改革一开始就顺利展开,并迅速普及神州大地。______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______。

三、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1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0
判断题
1
综合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现代史
1,2,3,4,5,6,7,8,9,10,11,12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20.85国有企业的改革单题
30.85乡镇企业的崛起、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单题
40.64改革开放单题
50.8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60.8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70.9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80.65国有企业的改革单题
90.6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100.6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二、判断题
110.8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崛起、国企改革
三、综合题
120.85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