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8 题号:100333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材料二   “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材料中提到的“陕变事起”指的是什么事件?“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指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其结果如何?
(3)这次事变的妥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我东北三省旋即沦入敌手,这样于国于民不利的人,留有何用?

——1936年,东北军爱国官兵

材料二:若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听先生指挥

——周恩来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均与哪一事件有关?材料中的“他”“先生”均指谁?
(2)这两则材料反映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3)周恩来之所以有材料二的主张,主要是因为
A.中曰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4)如果你是当时的国民,你会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
2019-03-04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祖国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民族危难时……这两位将军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毛泽东亲赴重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两位将军”各指谁?
(2)材料二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双方共同签署了哪一协议?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有何认识?
2021-01-14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材料二:……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有大功于抗日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请回答
⑴写出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发生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的名字。
⑵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中共为何采取这种办法?
⑶写出一点自己的感悟。
2018-02-22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