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024736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材料三   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1850年,英国工业资产值占世界的1/3。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2/3,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国通过殖民侵略,不仅用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也为其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因素。
(2)材料二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和材料四内容之间的联系。
(5)综上所述,你从英国的崛起过程中有何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在近现代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科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能力情况及农业工业比重图
项目
生产能力情况
煤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的,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
蒸汽机产生的能量
占欧洲的一半以上
生铁产量
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是德国的10倍

材料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计算机网络”是哪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什么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6-10-12更新 | 3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辩证、全面地看问题是客观认知事物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手工工场比分散的手工工场规模更大,更重要的是,生产者不再分散在各家各户,而是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常常有数百名,甚至数千名工人在一起干活,而且有着细密的分工,剪毛、梳毛、整毛、纺线、织布、漂染、整理等各种工序分别由不同的工人完成。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1720﹣1789年英国棉花输入量(万吨)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源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一大好变化的源头。

材料四: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手工工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析材料二示意图,分析导致英国棉花输入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的内容反映出英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材料四的内容来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5)根据上述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认识)?
2023-11-12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大事示意图


材料二:“冲击—反应”模式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模式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如下图:


材料三: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张继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上图中的①④补充完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A处中国的反应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列举一位B处的长沙人及其相关活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综上,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023-05-14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