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0332920

“一个国家总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政治家雄韬大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科学界聪明容智,造福万代…历史的进程往往因杰出人物而发生变化。


(1)20世纪,在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世纪伟人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孙中山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在改变“中国前进的方向”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邓小平为实现“强国之梦”指明了哪些方向?
(2)19世纪是历史风云变幻的世纪,因此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但真正能够达到“思想、思维和思考模式能形成思想体系,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标准的伟大思想家主要有12位。达尔文、马克思位列其中。两位思想家任选其中一位,谈谈其思想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3)科技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简述瓦特和爱迪生的创造发明及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是一个政权的符号。近代中国,国歌从无到有,又随着政权的变更几度更换,每首国歌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王朝从此有了名为《巩金瓯》的“国乐”……歌名的意思就是巩固清王朝的万里江山。这首歌还有个别名叫《大清国雄踞列强万万年》……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和产物,《巩金瓯》作为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已经载入了历史。遗憾的是这首为清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国歌颁布了仅仅六天后就遭遇武昌起义,伴随着清朝的灭亡而寿终正寝了。

——郑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巩金瓯)》

材料二   他(章太炎)认为民国国歌应该直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强调竞争存亡,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而《卿云歌》却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其“品性”似乎过于“中正平和”了。吴研因在1919年发表《国歌的研究》一文就认为国歌应该是“有韵的白话歌!古曲文章是不行的”。

——李静《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

材料三   徐悲鸿提出了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他说,这支歌唱出了人民的意志,唱出了民族的自信心,唱出了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一建议得到许多人的支持。毛泽东、周恩来也表示同意。他们都认为,十几年前,这首歌曲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战斗热情,今后,它将继续鼓舞我们胜利前进,去建设一个繁荣强盛的新中国。

——忻平《中国国歌史略》

材料四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巩金瓯》寄托了清政府怎样的政治理想。清政府这种政治理想是否能实现?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国时期关于国歌出现的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综上所述,你如何看待国歌与社会或国家之间的关系?
2024-02-04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的开始】

材料一: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哪一条约签订开始的?

【不屈的抗争】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覓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2)材料二中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哪一方面的技术?请写出一例为此创办的企业名称。

材料三: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纪念孙中山纪念挽联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孙中山领导的是什么革命?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2022-11-21更新 | 3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也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举出两例该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2)材料二中他们救国的改革是什么?愿意为变法牺牲的第一人是谁?
(3)引起材料三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他的理由是什么?(请写出两点)
(4)材料四中“中国的文艺复兴”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呈现的主要特点。
2023-11-13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