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10394978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回想唐宋元明时期,我们积极加强与海外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清代统治者却颁布“海禁”令,闭关自守,这一政策的推行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联系两汉和宋元“丝绸之路”,再对比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知识点】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和最远到达的地区;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评价这一政策?这种政策对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

2019-02-23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海洋承载着人类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下列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源卡片。

名称郑和下西洋次数7宝船数63人数27550
起止
时间
1405-1433年(比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技术支持罗盘针、错装甲法船壳结构、使帆技术
出发地南京龙江港
太仓刘家港
福州长乐太平港

材料三: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到广州,不得擅自外出、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宋代中国能够朝着“海上强国”方向发展的条件。
(2)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3-07-20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

材料三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

材料四 “一带一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秉持“讲信修睦、弘义融利、协和万邦”的理念,致力于再筑东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辉映的盛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实现人类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

——据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读懂一带一路》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2019-06-02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