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公车上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10598241
(2013河南22题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201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7]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为了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以宣传维新,开启民智。

——人民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四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什么突出成就?
(4)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探索活动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020-05-16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瓜分中国             图B                    公车上书(插图)

材料二

“中国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康有为《请伤全国祀孔仍行跪拜礼》

图C

《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图D
(1)材料一中的“内忧外患”具体指的是什么?图A漫画反映了哪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现状?图B所示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图C中康有为和图D中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家传统道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024-01-17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七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材料二 十八大后我国深化改革大事记



(1)材料一中“他”是谁?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方式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中国发展史上产生的相同作用是什么。
2018-01-07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