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08874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公有经济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100%0
商业零售额95.8%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山东某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制定了什么计划?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计划的必要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材料四中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4)材料三、四涉及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中国在1953一1957年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新阶段。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经济制度已经顺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1)“工业化道路”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在工业方面取得的两项成就。
(2)“经济制度改造”完成于哪一年?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3)“中国特色的国家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该制度在哪一部国家根本大法中得以确定?
2021-09-25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材料一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据材料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

材料二: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摘编自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
2023-04-26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懈的追求。某校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准备以“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为主题,分旧、新中国两个阶段进行知识梳理、资料搜集和问题探究,请你来参与。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打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日木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欺负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中国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灬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回答,毛泽东认为中国富强要“依靠”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一五计划”中是怎样得到贯彻的?

材耔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趄英赶美”,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以大炼钢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快工业化进程,使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概括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3)比较材料三、四,概括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请列举两项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工业化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建设“制(智)造强国”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019-06-21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