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 北京人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08892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言: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劳动者,另一个是物的因素,也就是生产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材料一   生活在距今约①        的②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考古发现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材料二   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的③        ,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④        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地区,虽然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材料三   距今约七千年的⑤        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而距今约五六千年的⑥        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材料四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商朝时种类多、规模大,但基本上用于祭祀。西周时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材料五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问题一:请分别写出材料中①、②、③、④、⑤、⑥处该填写的内容;
问题二:请问材料三中的古人类与材料一二中的古人类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问题三:根据材料四及所学,请写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问题四:材料五中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问题五: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核心素养是我们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时空观念】


图一战国七雄方位图                                                                                        图二秦朝的疆域四至
(1)请写出图一部分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和图二字母所代表的地点。
C:____;A:____;E:____;F:____

【唯物史观】




图一北京人的石制工具

图二河姆渡居民的工具

图三半坡居民的工具

图四春秋农具

图五穿有鼻环的牛尊

(2)请指出图一至图五工具材料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实质。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农,天下之大本也。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景帝纪》


(3)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什么相同的思想?

【历史解释】

材料三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他认为顺民心,国之将兴,逆民心,国之将亡。统治者要体会老百姓的忧与乐,把人民的忧乐当做自己的忧乐。君王要善待黎民,减轻百姓赋税和徭役,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4)依据材料三、概括孟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如何践行这种思想?

【家国情怀】

材料四   《吕氏春秋》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缪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5)材料四反映了禹的什么功绩?从禹的身上你可以学到什么精神?
2024-03-04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摘编自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材料三   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大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古人类遗址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古人类、古文化、古动物化石和其他资料。北京人化石就成为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探索神秘的考古谜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相关的古人类遗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北京人遗址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2024-03-03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2)材料二中图一与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为何他们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探究人类从“穴居而野处”到“居于宫室,以待风雨”的原因是什么?
2023-10-13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