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249 题号:112310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请你写出一条修到“世界屋脊”的公路。
(2)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并指出会议确立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为什么说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当家作主】

   

材料二:【惨痛教训】

   

材料三:【伟大转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这次会议成为党在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四:【光明之路】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2)材料二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5)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23-08-22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工商业创新】

材料一   到1952年,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商业上,国营经济已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并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规模较大的私营工厂只能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这个事实促使中共领导人做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并考虑走“和平转变的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在“和平转变”中的一项创举,并分析“转变”的实质。

【农业创新】

材料二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两种“组织方式”分别是指什么?并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不同。

【体制创新】

材料三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我们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建设和完善要素市场,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个重点。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党和政府对此有何创新成果?

【理念创新】

材料四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方案?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2021-07-20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70年的峥嵘岁月,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从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农民地位以及农业生产的变化,说明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继续探索】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的中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探索失误】

材料四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大跃进”的特点。
【以史鉴今】
(5)综合分析上述探究活动,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2019-12-19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