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8 题号:1138845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ꎮ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材料一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2)材料一的三民主义是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在德先生、赛先生的指导下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上述口号反映出的事件的性质是什么?此事件为哪一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2022-12-05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四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 “共和之路”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4)举两例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5)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7-06-04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材料三:“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就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对于民族革命的成功略有保留,民族革命未能成功的那一部分是指“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压迫依然如故”。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2023-07-26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