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走向近代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新航路开辟 > 文艺复兴运动 >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11821185
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重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有哪些因素促使英国成为一个强国。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英国的强大给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带来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展开。由于飞梭的使用,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使棉纱供不应求,纺纱技术迫切需要革新。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1)材料一中,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美洲的“发现”后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开始用机器织布的历史背景。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主要发明。
(5)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
2023-11-03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对梦想的追求,在逐梦的过程中,人们孜孜以求,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追求思想解放梦】

材料一   “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对封建制度、基督教神学的一场革命,是欧洲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巨人,他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破教会的神权统治,冲击腐朽的封建文化……”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1)列举一例该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探求地理奥秘梦】

材料二   只有到1500年左下……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重大历史事件间的联系?

【探索制度变革梦】

材料三   “这两者(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不过,这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3)根据材料分析该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有哪些?(一分即可)
2024-05-13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14至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一时期,人们取得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1)材料一中的“这层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是因为什么事件?请举出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一例。“这层纱幕烟消云散”后对欧洲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日记


(2)请你指出材料二中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并从材料二中找出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目的。

材料三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5.45亿
1750年19.213.11.67.28亿
1850年22.78.15.111.71亿
1900年24.97.49.016.08亿

——依据《全球通史》《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四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欧洲和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变化的基本趋势。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
(4)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2018-12-09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