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1857264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然而,179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19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   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如图三位人物就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


材料三   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180年前”“120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哪两次侵略战争?这些战争分别给中华民族社会性质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上面三位人物的共同英勇事迹。
(3)阅读材料三,总结一条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共同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 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该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认识。
2022-01-22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近现代史展现了一幅中国人民从屈辱走向探索,从探索走向复兴的画卷,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中华民族屈辱的缩影和见证,图一反映了哪一条约签订的场景。图二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2)材料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思想”,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探索?

材料三:前赴后继,赓续红色基因;勇立潮头,引领复兴航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探索的“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创的新道路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4)阅读材料四,材料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治国理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21更新 | 27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班级的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大单元整合下的项目化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制作年代尺一一见证国运沉浮】

任务二【解读史料——感悟民族奋起】

严格来说,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任务三【融会学科——致敬英雄先锋】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警!看如此江山,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任务四【角色扮演——增强使命担当】

根据研学任务要求,该环节为跨时空的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与“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和近代化探索”主题相关的革命烈士和当代新青年,以革命烈士的故事为背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多次突破艰险困难

(1)任务一中的年代尺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沉沦,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2)任务二中“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方案分别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方案的?
(3)任务三中诗词作于20世纪初期。其作者秋瑾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留下了大量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诗词。上述诗词中的“祖国酣眠如故”、“外侮侵略”揭示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印证着民族之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任务四的角色扮演中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024-04-17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