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11978065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在这段历史中,中国遭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蛮横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其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1)材料一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在此次战争中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的条约规定将什么地方割让给英国?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开放天津为商埠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相比,西方的侵略范围有何变化?

材料三: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3)阅读材料三,请列举二例与“东方的小国”'爆发的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及在战役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

材料四: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四中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现代出是一部从屈辱、抗争到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的开始】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1)请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不屈的抗争】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2)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在中国哪一次近代化探索活动中创办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探索活动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材料四: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此次会议是什么?此次会议有何重大意义?
【伟大的复兴】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了哪次大规模战役?

材料六:20世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6)材料六中的“★”指的是哪一事件?农村改革实施了什么制度?说“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2022-06-06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   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战局(甲午战争)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具体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什么?材料三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指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4)材料四中20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这一屈辱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023-11-12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华诞。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9 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 7000 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 80 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5 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19 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179 年前”、“125 年前”和“119 年前”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在这些事件中,清政府被迫和帝国主义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请举例说明(至少三个例子)。
2019-12-19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